初冬时节,正值甘蔗丰收之际,汉滨区五里镇张营村依靠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发展起来的甘蔗产业也迎来大丰收。
12月3日,在五里镇张营村300亩甘蔗种植基地里,一棵棵青翠挺拔的甘蔗在冬日的阳光下焕发着勃勃生机,农户们忙着采收甘蔗,一捆捆甘蔗码放在田间。
“今年的甘蔗大丰收啊,长得好的很。”正在采收甘蔗的村民陈开云说,“自从村上发展了甘蔗种植产业,我就在甘蔗基地务工,种甘蔗,收甘蔗,一天能挣上80元。”
张立富是张营村的贫困户,今年初,他将自家的1.5亩土地流转给合作社,一到农忙时节就在甘蔗基地干活,土流流转费、青苗补偿加上劳务工资,一年下来收入6000多元。
“现在正是收甘蔗的旺季,从11初开始,村上的贫困户天天在基地收甘蔗,一天收入80到100元。”张营村监委会主任张立保介绍说。
五里镇张营村地势平坦,土质多为沙壤地,加上临近余家河,水源充足,特别适宜种植甘蔗。2018年4月,汉滨区农业农村局为该村制定了甘蔗产业发展规划,引进中国农科院培育的甘蔗新品种,在该村新建50亩甘蔗种植基地并试种成功,平均亩产达到2万斤,经安康市富硒产业研究院检测,甘蔗含糖量高达18.5%,甘蔗产业也被当地群众誉为脱贫增收的“甜蜜产业”。
“头一年没敢多种,没想到很成功,咱们这儿的气候、土壤、水质很适宜发展甘蔗产业,加上农业部门的技术指导,甘蔗试种很快取得了成功。”张立保说,“咱们种出来的甘蔗口感爽口多汁、酥脆香甜,村民们尝了以后都说甜得很,比市场上的外地甘蔗味道好。”
张立保补充说,“有了头一年的经验,今年村上成立了甘蔗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将甘蔗种植面积扩大到300亩,通过“合作社+基地+农户”的方式,为农户提供种子和技术,甘蔗成熟后合作社整体回收,再送到加工企业进行加工,不仅带动贫困户就近就业,还实现了产销结合。
“今年区上还引进安康亚菲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新建了甘蔗酿酒加工厂,厂方收购价为0.4元/斤,村上种植的甘蔗,厂方全部收购,最近采收的甘蔗全部送到厂子去了。”张立保说。
“通过与种植户签订收购协议,目前在五里镇张营、刘营等村种植甘蔗1000余亩,收来的甘蔗榨成汁,经过发酵、蒸馏,用传统工艺酿制成蜜蔗酒。”安康亚菲拉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王成敏介绍说,“公司已经注册‘庆安康’商标,甘蔗酿酒设备正在加紧安装调试,12月底正式投产,到时可以让安康人品尝到第一口蜜蔗酒。”
如今,走在五里镇张营村的村道上,一边是成片的甘蔗园,一边是现代化的甘蔗酿酒加工厂,新兴的甘蔗产业不仅为群众带来甜蜜生活,还铺就了一条三产融合的新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