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汉阴县始终坚持把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措施,突出重点,创新模式,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强化领导抓落实。该县成立县委书记任组长、县长任副组长,相关县级领导任责任组长和责任副组长,县级相关部门和各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在县住建、生态环境、农业农村、自然资源、发改部门设立农村生活垃圾治理、农村污水治理、农村厕所革命、村庄规划、基础设施建设5个专项工作推进办公室,整体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此外,按照“县级协调、镇村主抓、农民主体、多方参与”的原则,镇村也成立了相应的机构,落实经费和人员,确保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落到实处。
突出重点抓成效。2019年,全县争取农村改厕项目资金673万元,其中农村厕所革命重点县建设项目1个、农村改厕整县推进村项目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类村”项目2个。全县累计完成农村改厕6.18万户,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达80.1%;新配备农村环卫垃圾车辆160辆、双色分类垃圾筒2万余个;建成涧池等日处理500吨以上污水处理厂3个,污水管网、小型污水处理池89座,新开工建设蒲溪等镇级污水处理厂6个,农村生活污水有效治理和有效管控生活污水的村分别达到43%和57%;新建改建花坛及绿化带4.9万平米,栽植行道树2.2万株,清理村内水塘29口、沟渠125公里、淤泥260吨;全县95%以上的规模养殖场修建沼气池和沉淀池,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年回收加工农作物秸秆10万吨,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稳定在85%以上,建立5处废旧农地膜回收点、12处农药包装回收试点,农村面貌得到显著提升。
创新模式抓突破。该县按照“因地制宜、经济实用”的原则,通过试点示范、科学论证,探索出大“三格式”湿地化、小“三格式”、大小“三格式”相结合3种简单实用、成本适中、技术成熟、群众乐于接受的卫生改厕模式,全县5000户改厕任务超额完成。积极推行县财政资金补一点儿、镇财政资金挤一点儿、帮联部门贴一点儿、乡贤能人捐一点儿、群众出一点儿“五个一点儿”模式,共统筹资金1668万元,专项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确保了全县21个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样板示范村、80个稳步推进村工作的有序推进。
完善机制抓监管。县上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纳入对部门和各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出台了汉阴县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考核办法,采取定期检查、季度抽查、半年评比、年终考核的方式,对镇村开展农户改厕、村庄清洁行动、健康村庄创建等工作进行督导检查,及时解决工作推进中的问题,全面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坚持把村庄环境建设与村民自治统筹推进,纳入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内容,实现了民建、民管、民用、民受益。建立健全制度、标准、队伍、经费、督查“五有”的村庄环境管护机制,做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基础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