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渔业产业发展,坚持绿色引领,把渔业作为农业五大特色产业之一,努力打造生态渔业“蓝月亮”。全市水产品产量、渔业经济总产值等重要指标继续保持在全省同行业第一方阵。全市完成水产品产量4.16万吨,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18.86%。
组织召开了安康生态渔业产业发展现场推进会,先后印发了安康市及6个重点县区《养殖水域滩涂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全市生态渔业发展目标、发展路径和保障机制,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通过不断挖掘渔业生产潜力,主推稻渔综合种养,新增稻渔综合养殖面积5000余亩,支持岚翠湖、蜀河库区、桂花电站等养殖企业、合作社开展大水面生态养殖,打造“净水渔业”新模式,实现了水产品质量、产量、产值“三提升”。
积极争取中省渔业产业项目,确保项目、资金向脱贫一线倾斜,全年共落实项目扶持资金740万元,其中515万元统筹用于脱贫攻坚,占全市渔业资金总量的69.6%。积极引导更多的渔业龙头企业、渔业产业园区等经营主体辐射带动贫困户脱贫,全市55家渔业养殖企业、30家养殖合作社和143个养殖大户共辐射带动贫困户1500余户3890余人实现增收,人均增收1380余元。
把科技创新作为渔业发展的第一动力,依托中科院桂建芳院士工作站、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陕西省水产科技联盟、安康学院等校地合作平台和科技联盟平台,探索渔业发展新技术、新模式,积极推动实用技术转化。市渔业生产工作站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安康水产试验示范站联合成立了安康市生态渔业产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开展了内陆地区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和观赏鱼养殖示范工作,启动了“安康市集装箱循环水养殖技术与产业化开发”科研项目和岚皋县大道河生态养殖科研实验,在种源培育、生态养殖、病害防治、水产品加工、渔业信息化等方面努力开创安康特色。
狠抓园区创建,培育龙头企业
坚持把园区建设作为渔业产业发展的抓手,培育养殖大户,引领产业发展。整合150万项目资金,推动渔业园区改造升级和龙头企业培育。汉滨区金螺现代农业园区等5家渔业园区成功创建为第八批市级现代农业园区,全市各级渔业产业园区增加至109个,市级渔业园区达到41家。汉阴永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7家渔业企业通过国家级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评审验收,占全省新增数量50%。岚皋绿水生态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旬阳绿富地生态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被认定为省级重点龙头企业。
加强服务指导,强化行业监管
积极协调省市渔业专家诊断处理养殖病害,保障养殖企业利益。组织县区开展渔业安全生产督查检查260余次,公开了市县区涉渔举报电话,对重点渔业企业负责人进行了电话访问,积极维护渔业生产领域良好秩序。成功举办了南美白对虾淡化养殖技术交流会、生态渔业产业技术培训班等学习交流活动13次。联合14个部门制定了《关于加强汉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工作的通知》,先后开展了保护水生野生动物、禁渔期管理、打击非法捕捞百日专项行动等5项专项执法行动,办理各类非法捕捞行政案件21件,行政处罚38人,办理涉渔刑事案件11件18人,处罚金11万余元。成功组织开展了16次水生动物资源保护活动,主动发动社会力量共同参与增殖放流,督促水电站履行增殖放流责任,共放流鲢鱼、鳙鱼、黄颡鱼、多鳞白甲鱼等鱼苗194万余尾,有效地促进了渔业资源恢复和水域生态环境改善,夯实了渔业产业发展基础。
推动品牌创建,提升产业形象
联合市渔业协会成功创建“安康汉水鱼”集体商标,渔业公用品牌创建有了重大突破。组织10余户企业,参加各类推介活动,宣传企业、宣传产品、宣传特色,展示安康渔业发展成果。依托中省市媒体持续宣传推介花鲢、匙吻鲟、钱鱼等特色水产品150余次,营造了良好的产业发展氛围。
今年,市渔业生产工作站荣获“全国渔业执法工作先进集体”称号,成为全国50个受表彰单位之一,也是陕西省唯一受到表彰的先进集体;市渔业生产工作站组队参加第三届全国水产技术推广职业技能大赛荣获陕西省比赛团体一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