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去年秋播期间阴雨较多,导致许多田块油菜没有移栽(播种)到高产播期,造成苗小、苗弱,同时部分低洼田块地下水位高,田间湿度大,影响油菜起身发颗。因此,在春季田间管理上应采取以下技术措施。
一、做好清沟排湿,防止渍害。清理沟渠,做到田间围沟、腰沟、厢沟畅通,明水能排,暗水能降,降低地下水位和土壤湿度,促进根系健康生长,防止油菜渍害。
二、实行因苗管理,促进苗情转化。对于油菜长势旺盛、叶片偏多的田块,严格控制肥料施用种类和数量,减少无效生长;对于长势偏弱的油菜田块,应早施苗肥,亩追施尿素5-6公斤,促进苗情转化升级。
三、及时采薹。对一些可以食用菜薹的中油杂19、中油杂24、陕油28、中油高硒1号、中油高硒2号、陕油28、秦优10号等品种,应该在该品种薹高30-40cm时,抢晴天摘取15-20 cm菜薹,每亩可根据田间长势及销售情况,采收100公斤左右,可增加油菜种植经济收入。采后及时亩增施尿素5-6公斤,以促进早春营养生长,保证花期生殖生长的,确保油菜籽产量。
四、做好"一喷四防",减轻病害发生。建议在初花期开展"一喷四防",每亩用25%咪鲜胺50毫升、30克速效硼、60克磷酸二氢钾和100克50%抗蚜威兑水喷施防治。可以达到促进油菜生长、防花而不实、防菌核病、防早衰、防蚜虫的作用。同时,注意适时除草、减少田间荫蔽,及时移除病株并带出田外烧毁或加石灰覆盖深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