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菜是我县的主要粮油作物,年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今年种植面积达14.4万亩。当前正值油菜抽苔现蕾期,也是油菜菌核病等油菜田病虫防治的关键时期。油菜田病虫防治以农业措施为主,并辅以必要的化学防治。
1、加强田间管理。
(1)及时清除田间及田边杂草,破坏病菌核萌发和害虫繁殖场所。
(2)开沟排水,做到雨住沟干,防渍水,促进植株健康生长,抑制菌核萌发。
(3)及时摘除植株基部“老、黄、病”叶及主茎0.5米以下无柄叶,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在清除病叶的同时,还可消灭聚集在下部叶背的油菜蚜,压低了病虫基数,并能改善通风透光、减少无效养分消耗,提高植株抗性。
2、分类实施化防。
(1)油菜菌核病以预防为主。重点预防常发重发区及连作油菜田,在油菜始花期施用,重点保护油菜茎基部;盛花期施用,阻断花瓣接触侵染。注意喷雾要均匀周到,特别是易发病的植株中下部果枝和茎杆,同时对田间、地头、田埂、水渠、路旁等病源菌分布的主要场所,应一并喷雾。
(2)油菜蚜和油菜甲虫采取达标防治。油菜蚜百株虫量达3000头、油菜甲虫百株虫量达2000头时,应立即进行药剂防治。
3、科学合理用药。
(1)对症用药。防治油菜菌核病可选用咪鲜胺、菌核净、多菌灵、戊唑醇等药剂,防治油菜蚜和油菜甲虫可选用吡虫啉、噻虫嗪、辛硫磷、溴氰菊酯、高效氯氟氰菊酯等,同时可补充磷酸二氢钾等叶面肥。
(2)合理混配。对病虫混发田,可以将以上推荐选用的杀菌剂、杀虫剂和叶面肥采用二次稀释的方法进行科学混配,实现“一喷多防”,混合喷雾时注意碱性药剂忌与其它农药混配。
(3)交替用药。对病虫发生较重,需要进行二次防治的田块,在二次用药时要注意更换用药品种,避免产生抗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