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平利:刘善斌——“粗人”做“细茶”

发布时间:2020年03月19日15时00分作者:陈力 严小磊来源:平利县农业农村局

  “刘善斌的茶园刚建园3年,就能大面积采摘了,比一般的新园子提早了两年。”近期这一消息,在平利县西河镇当地引发了不小轰动。

3年前的2017年年初,一个消息同样轰动当地——“梅子园村的刘善斌开始建茶园了!”都50岁的人,抱上孙子了,还捣腾投资大、周期长、回报慢的农业。而且种茶制茶是个“细活路”,“粗人”刘善斌能搞好么?说刘善斌是“粗人”,一是他小学都没毕业,一辈子都在土地工地上摸爬滚打,二是他平时说话高喉咙大嗓子,走路风风火火,为人处事大大咧咧的。刘善斌自幼家贫,成家有两个孩子后,更是吃了上顿愁下顿。穷则思变,他开始在家乡的工地上下苦干活,并且越干越大,当起了包工头,并且小有积蓄。当了包工头后,他也从没当甩手掌柜偷闲,而是始终和工友一起干,提砂浆、绑钢筋、砌砖墙,门门上手、样样在行。

说起建茶园的初衷,刘善斌说:“对于农村人来说,土地是根子,见不得把土地荒了!”梅子园村里水田河沿线本是近500亩土厚肥足的好田好地,随着青壮年劳动力的大量外出,土地撂了荒,成了茅草坡。刘善斌看在眼里、急在心上,联系农技专家现场调研论证,发现荒地却是种茶的宝地。说干就干,为了把事情做成,打消众人的疑虑,刘善斌使出全身尽头、投入全副精力。近500亩的茶园基地、千余平米的加工厂房,刘善斌不仅把全部积蓄投进去,还背上了几十万的贷款,为了给他搭手,他还把在外地创业的小儿子喊回家。为了转变村民观念,解决土地流转问题,他挨家挨户做工作,算经济对比账。平时有些“拧巴”的他,对于刘涛等茶业技术专家的话,他却始终“言听计从”,每次专家来到产业园里,他都问东问西、虚心请教。“为人处事粗糙点无所谓,但搞茶业这行,那得细细来,我还要好好学习呢。”刘善斌说,经过细细摸索,他的确长进不少,在全县手工制茶技能大赛中,他还荣获全县“制茶能手”称号。

“今天摘茶挣了个96块,比昨天多十几块呢。”在加工厂的茶叶收购点,魏大婶高兴地说道。联村干部白海迪表示,刘善斌从事茶产业,不仅仅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和梦想,更多的还是想为村民做一些事情。他创办的善斌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通过土地流转和劳务用工等方式,带动贫困群众47户150人,被评为县级“脱贫攻坚先进经营主体”。村民田恩顺不仅把土地全部流转给了公司,夫妻二人还常年在茶园里从事采茶、除草、修剪、施肥等劳作,年收入超过3万元。尽管再忙,创业压力再大,刘善斌还是习惯于全力以赴做好事、行善事、解难事。村上修路筑河堤,贫困学生上学,近期的疫情防控,他都捐钱捐物帮上一把,他还充分发挥人民陪审员的调解作用,积极化解矛盾纠纷促和谐。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