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现代农业如何引领乡村振兴?
“从陕西的实践看,突出各类生产要素的聚集,形成规模化、集约化的农业产业园区,培育多种新型经营主体,是推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培育壮大区域优势特色产业,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的有效途径。”陕西省农业厅厅长文引学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
自2010年开始,陕西逐步推进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凭借在土地流转、新型经营主体带动、中高端农业科技采用、现代化机械设施等多方面优势,陕西农业现代化、规模化、集约化在农业园区逐步实现。
目前,陕西省洛川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及杨凌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已被认定为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此外,陕西还建成省级园区362个,带动各级各县建设园区2495个,规划面积920万亩,建成面积598万亩,占全省耕地面积的12%。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近日深入陕西渭南、宝鸡、安康、榆林等多地采访发现,通过多种经营主体互动联合、多产业集群深度融合以及全产业链开发,现代农业雏形在农业园区显现。但同时,随着现代农业园区的快速发展,资金、人才等制约因素凸显,基层干部和相关专家建议根据农业园区发展特点加大政策支持力度。
农业园区显现现代农业雏形
春日里的三秦大地农业园区,到处是一派繁忙的景象:苗圃内花朵含苞待放,大棚内蔬菜长势喜人,茶园里茶树一片翠绿……
地处安康市汉滨区江北办事处的陕西(阳晨)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涵盖苗木、林果、蔬菜、花卉种植,同时包括1.5万头生猪养殖在内的现代化综合园区,也是陕西唯一的生猪育种基地。《瞭望》新闻周刊记者看到,猪舍不远处建有一个小型发电厂,园区虽然依山而建,但规划整齐、布局合理。安康阳晨现代农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院院长权群学说,猪粪是沼气发电的绝佳提供品,通过循环设施的兴建,现在园区不仅可以实现沼液入园、沼渣入田,每年产生的300多万度电量可以解决园区部分用电需求。“循环发展不仅节约了农药、化肥等的投入,也最大限度保护了环境。”
本刊记者采访发现,在高起点定位、高标准构建、高质量发展理念的引领下,陕西许多农业园区走上了农牧结合、循环发展、低碳排放的道路。
位于白水县杜康镇杨西尧村的陕西兴华现代农业园区是一个以苹果种植带动上下游产业发展的现代化生产、加工基地。一排排整齐的果树下铺满了滴灌管,在灌溉的关键节点,只要用手机远程操控,连续不断的水流就会从管中喷出。白水县农业局局长王杨军说,兴华园区是经过农业部认定的陕西唯一一家“智慧农业”引领者,在这里,省时省力、节水节肥不仅成为现实,高效的生产方式还保证了果品的品质。
白河县宋家镇双喜村是深度贫困村,全村贫困户达33户38人。如今,在陕西歌风现代农业园区的带领下,这些贫困户正在通过茶园务工、茶叶加工、旅游服务等方式增加收入,短期脱贫有了产业支撑。园区负责人黄从高说,宋家镇是优质茶叶生产基地,但单打独斗的生产方式、走街串巷的营销方式,让高品质茶叶卖不上高价钱。“目前,园区建成了一个标准化茶叶生产厂,在园区的带领下,茶农种植、加工、销售有了统一标准,在‘歌凤春燕’绿茶品牌的带动下,大家争取早日脱贫的积极性非常高。”
以供给侧改革为主线,以规模化种养基地为依托,以农产品加工和三产融合为重点,近年来,陕西打造了一批生产功能突出、产业特色鲜明、要素高度聚集、设施设备先进、生产方式绿色、经济效益显著、辐射带动有力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现代农业园区已成为陕西农业高科技的汇聚地和全产业链的引领者。
园区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陕西齐峰果业有限公司是全国最大的猕猴桃生产企业。作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2012年齐峰果业在眉县建立了陕西省(齐峰)现代农业园区,占地4080亩。目前,园区集会展、研发、加工、包装、示范基地等为一体,引领当地形成了一条以猕猴桃种植为基础的全产业链发展之路。
公司采购经理邢满仓告诉《瞭望》新闻周刊记者:“村里原先种植红富士和秦冠苹果,一亩地的产值也就是800元左右,现在全村已有90户农户种植了猕猴桃,一些农户的亩均产值超过了2万元。”
据了解,目前眉县全县35万亩土地中,30.2万亩种上了猕猴桃,有90%的农户参与到了猕猴桃产业中,人均年收入超过1万元,实现了“有边界、无围墙”的大产业格局。
陕西齐峰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李晓敏说,眉县猕猴桃已经出口到了加拿大、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随着秦岭南麓种植面积的增加,未来陕西猕猴桃种植面积有望达到150万亩,下一步齐峰将致力于将陕西猕猴桃打造为农业民族品牌。
安康市汉滨区建民街道办事处忠诚村是传统的蔬菜种植村,由于生产标准低、竞争力弱,蔬菜价格一直较低。随着陕西农业园区建设的开展,忠诚村也开始了园区建设。园区负责人吴斌说,目前园区累计流转土地2300多亩,建成设施蔬菜大棚1000多亩,年产量达300万吨,园区农民收入每年达到1.3万元,土地流转费用也从最初的每亩600元上涨到现在的800元,基本实现了规模化、设施化、机械化生产。2017年忠诚园区被农业部确定为首批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示范基地。
本刊记者调研发现,忠诚村是一个典型的产业引领型园区:农民将土地流转给园区后,园区对大棚蔬菜进行统一种植规划、技术指导、检测包装,形成了生产要素的聚集。在规模化发展的基础上,园区还开发了观光旅游,开辟出了全产业链发展模式,促成了可持续发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经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征兵说,产业园区作为新型经营主体的承载者,突出了生产要素的聚集,有利于打造农产品品牌,在带动农民增收上具有显著成效。“园区使得农业对新技术的吸纳能力大幅提升,让现代农业科技更好地在田间地头‘落地生根’,带动了农民科学生产,提高了生产效率,实现了农产品增值,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解放,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只要发展有序,农业园区必将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标杆。”
中国社会学会副会长石英认为:“现代农业园区打破了传统农业单一的种植模式,实现了多产业的融合,将更多的城里人吸引到乡村,带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发展。在园区的引领下,不仅实现了乡村经济的振兴,同时带来了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的大幅改善,让乡村的山更绿,水更清。”
资金人才仍是发展短板
《瞭望》新闻周刊记者采访发现,在“政府引导、企业建设”思路的指引下,陕西现代农业园区呈快速发展之势,但一些制约因素也逐渐显现出来。
旬阳丰裕现代农业示范园是一个以“莲·花·溪”为主题的省级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总投资达1.85亿元,截至目前共完成投资750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补助资金500万元,市县配套资金500万元,整合县级涉农资金500万元,企业自筹6000万元。
园区负责人李忠斌说,农业是一个周期长、见效慢、融资难的产业,目前虽然园区没有负债,但是全都依靠自身投入,由于政府不能作为担保主体,流转的土地也不能作为抵押物,银行没有积极性,流动资金短缺成为园区面临的主要困难。
对于农业园区融资难的问题,国元证券西安营业部总经理助理刘苏铭说,由于针对农业产业的政策性扶持资金较少,担保抵押体系不够完善,农业投资周期较长、利润薄、见效慢,导致吸收社会资本的能力较差。另外,农业产业的经营主体大多数经营能力较弱,对市场信息的把控能力不足,也是造成融资困难的原因。
白水县兴华果蔬有限公司总经理成秀勤说,园区要发展,人才是关键。“一方面,园区未来高智慧、高投入、高科技的发展势头需要包括果树、营销、科研等在内的多方面人才;另一方面,受制于交通条件、待遇水平等因素,园区的人才引进非常困难。”
靖边现代农业产业示范区管委会主任王永斌说,此前审计部门对现代农业园区进行土地专项审计后发现,园区土地征收和基础设施建设主要通过引进投资企业的形式完成,由于相关配套政策的缺位,一旦投资企业资金链断裂导致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的局面出现,园区招商引资将出现困难,这是需要尽快解决的问题。
黄从高建议,在发展产供销一体的产业园区中,加大经营性主体的贴息贷款规模,“在园区快速发展的过程中,流动资金短缺是我最头疼的地方。我曾经申请农业银行贷款,但两年没有贷下来。”
李忠斌说,多渠道融资是农业园区可持续发展选项之一,建议相关部门在新三板等融资平台上考虑农业园区和涉农企业的自身特点,适度放宽条件,为园区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
王杨军说,陕西一些现代农业园区处在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的县、区,本身先天不足,对高素质人才的吸引力有限,在农业园区快速发展的形势下,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可否考虑到农业发展的实际,采取“公招民用”的方式,赋予引进人才事业或国企编制,使他们为新型经营主体或园区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