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安康市农科所紧紧围绕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总体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安康现代农业发展为己任,以科研项目研发为载体,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支撑;突出富硒特色农业发展主题,深化农业科研机制体制创新,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和推广应用水平,科研工作成绩显著,亮点纷呈。
一、科研项目建设成效显著。完成中、省、市科研项目13个,研究领域涉及作物育种、栽培、资源开发、生物技术、生产标准、产品研发等,其中:马铃薯、水稻、玉米、苦荞四个自育品种被纳入国家和省级新品种区试,马铃薯新品种秦芋32号通过国家审定,是该所育成的第四个国家级马铃薯新品种,该所已成为我国西南地区及全省主要的马铃薯育种机构;选育的水稻不育系“秦康IA”通过省级审定,成为该所第一个自主育成的不育系,为水稻育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4个水稻新组合被四川、重庆、湖北及省内种子企业选准进入区域品种预试。高果胶植物豆腐木栽培、果胶提取、野生高硒虫草菌、高抗癌药用菌桑黄、珍稀鸡冠菌、珊瑚菌人工培育等8项富硒农业品种研究和应用技术取得新突破;完成了陕南地区粮食、油料、蔬菜、水果等20余种作物的聚硒规律研究。
二、科技成果创新亮点纷呈。申报中国农业部科技进步奖一项,取得省、市级科技成果奖五项,其中:陕南秦巴山区马铃薯新品种及其配套栽培技术获得陕西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填补了我市没有省级一等奖成果的空白;水稻优良新品种引进示范推广获得省农业技术推广三等奖;马铃薯新品种秦芋32号选育、高果胶植物豆腐木驯化栽培研究、雪莲果引进示范推广等三项成果获得市级成果奖。科研成果申报、获奖等级创历年新高。
三、科研学术研究成果丰硕。全年共在国家级学报、核心期刊发表各类学术论文54篇,为历年之最;在第十届安康市自然科学论文评选中,该所获奖论文的总量最多,一等奖论文的数量均占全市25%以上,充分体现了科研单位的科技实力,为全市农业科研工作整体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四、学术交流合作不断深化。顺利承办了陕西省遗传学会年会、全省农科所所长及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座谈会,先后有200余名农业科研技术方面的专家教授、权威学者等参加了会议。代表我省参加了全国农业科技成果博览会,以安康富硒农业为主题的科技成果展示得到了中、省领导的赞誉和肯定。与安康元辰集团签订了科技战略合作协议,与中省市多家企业建立了科研合作关系,有力地推进了科研学术交流活动深入开展。
五、人才队伍建设彰显活力。引进硕士研究生11名,培养博士1名,晋升研究员1名、副高级职称2人, 15名科技人员获得自学本科文凭,5名年轻同志走上课题主持人岗位,2名同志被评为安康市突出贡献专家,1人被评为安康市道德模范。
六、成果转化能力不断增强。承担了陕西省现代农业园区和安康市现代农业新技术示范园建设任务,帮扶宁陕秦南现代园区、安康宏盛现代园区;指导宁陕食用菌重点县和镇坪、岚皋的食用菌重点乡镇建设;繁育推广脱毒马铃薯种薯100万公斤,指导扶持旬阳县铜钱关镇2000亩脱毒马铃薯高产基地;支持石泉县丽泉现代生态农业园区的规划和建设,新建大樱桃、大枇杷、杨梅、猕猴桃园400余亩,协助在汉滨区红莲村建设大樱桃园50亩。在石泉、汉滨等地开展食用菌、蚕桑、茶叶培训7期,培训人数500余人。积极承担市政府与中国农科院科技合作和共建中国安康富硒农产品研研发中心的主要工作。抽调4名专职人员、安排20余万元专项经费,围绕富硒农业建设,全方位开展工作,富硒农产品研发已经迈出了坚实一步;继与安康元辰集团签订富硒食品开发协议后,又与汉阴禾烨生物技术公司签订了科技合作协议,与企业的紧密联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