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动态 > 农业新闻 > 正文内容

土地流转“转活”安康现代农业

发布时间:2015年03月31日15时59分作者:王曾萍来源:

前日,笔者走进安康市旬阳县吕河镇周家阳坡村丰裕现代农业园区看到,农民正在蔬菜大棚忙着分苗、栽种、管理蔬菜。这些昔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现在把土地流转给园区,自己按时按点到园区上班,摇身一变成了农业工人,鼓起来的口袋让他们尝到了甜头,也“转活”了安康现代农业的发展。

“我今年四十出头,土地自己没种,收益却没有少,现在在园区干活每天收入不低于80块。”正在旬阳丰裕现代农业园区忙碌的农民肖东满脸幸福说。肖东家1亩地流转给了园区,每年每亩有700元固定收益,不仅“旱涝保收”,夫妻俩还腾出空来在园区务工,每个人一天的工钱至少80元,两人正常每月干20天就能挣3200元。旬阳县丰裕现代园区负责人赵行地告诉笔者,现在通过土地流转,让园区统一来经营,农民不仅能坐地收租,还能返聘务工,让他们拿到“双薪”,大大增加了他们的经济收入,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在安康像旬阳县丰裕这样的现代农业园区很多,他们都得益于土地流转的好政策。近年来,该市坚持转变发展方式,以市场化经营、工业化组织的理念,先后出台了《加快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的指导意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实施办法》,制定了土地流转工作程序和合同管理、信息发布、纠纷调处、档案管理等“一个程序、四项制度”,形成了“县有库、镇有档、村有册、户有一书一证”的规范管理。并通过多种途径,强化宣传引导,算清分工分业、规模经营、增加收入的“三赢”帐,为农民放心流转土地吃上定心丸。截止2014年底,全市累计流转土地125万亩,占农村土地承包面积的29.6%

土地流转盘活了土地,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该市按照“园区化布局、集约化生产”思路加快现代农业园区发展,使园区成为承接土地流转的主体,总结推广了“土地流转建园区、移民搬迁进社区、农民就地当工人”发展模式。全市建成各级各类现代农业园区311个,其中省级园区31个,市级园区95个,流转土地69.5万亩,占流转总量的55.6%,完成投资68 亿元,2014年实现产值60亿元;全市园区辐射带动农业人口 60余万人,安置农民就业4万人,市级以上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266元。

土地流转壮大了特色优势产业,带动了以生猪、茶叶、魔芋、核桃、渔业为主的主导产业快速发展。该市在制定农业园区、山林经济、现代渔业等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支持政策中,积极推行园区承载、龙头带动、大户支撑,以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促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土地流转,按照“畜--菜”、“畜--果”、“畜--茶”的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发展种养大户2.3万户、家庭农场184个,承接流转土地25万多亩,占全市流转总量的20%。全市年出栏生猪320万头,规模养殖居全省前列;富硒茶62.3万亩,居全省第二;种植魔芋21.3万亩,居全省第一;发展设施蔬菜11万亩,林果面积达到20万亩。培育新型职业农民 2924人,发展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117家,流转土地18.6万亩,占流转总量的14.9%。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9个,其中国家级2个、省级31个,流转土地8万多亩,占流转总量的6.4%。全市基本形成产、供、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格局。

为保障农民合法权益,该市还创新集中流转方式。在汉滨区阳晨现代农业园区探索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集中流转土地模式。以村为单位成立土地专业合作社,按照农业园区用地规划,先由土地合作社从农户把土地流转过来,有组织地与业主谈判、签约,期间农民可继续耕种,业主一经落地,合作社即可交付土地,解决业主同千家万户打交道、业主落地后再流转土地的问题,有效保护了农民土地承包权益,提升了农业产业化水平,激发“三农”发展活力,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据统计,2014年全市农机总动力达175.6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机械化水平达20.1%。全市农业生产总值达94.9亿元,较上年增长4.7%,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468元,较上年增长12.7%。连续九年高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速,在收入构成中农民经营收入比重提高到34.4%。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