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汉阴百里山川10万亩水稻喜获丰收。前不久在西安举办的硒博会上汉阴富硒大米每公斤240元成为抢手货。地处安康月河流域农业旅游观光带轴心区域的汉阴县生态农业企业产值逾10亿元。今年,网友点击汉阴“稻香旅游季”活动网页逾17万人次,凤堰古梯田景区十余万游客农事体验活动赢得口碑。
一组组反映汉阴农业发展的丰满镜头,吸引我们去汉阴看农业,思考农业,感受农业。在农业比较效益普遍不高的当下,汉阴农业为什么屡屡带给我们惊喜?
观察一:打通产业界限,融合发展
农工结合、农旅结合、农商结合、农网结合、农文结合、农机结合……在汉阴,农业不再是孤零零的一项产业,而是一个被有机整合的农业综合体。无论是漩涡镇凤堰种地的农民,蒲溪镇红星米业的工人,还是城关镇原生商贸行电脑网店界面前的技术人员,甚至是在双河口做旅游的个体老板,每个人都在这个综合体上找到位置,找到向农业淘取财富的门路。
汉江及其支流千万年的冲积,奠定了汉阴土壤的肥沃,连同朴实的山区农民的勤劳善耕,一起成就了汉阴作为“安康小粮仓”的地位。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汉阴的小水库建设就是安康的样板;进入九十年代,面对农业规模不大、农业附加值低、农民大量外出务工等等农业出现的新问题时,和其他地方一样,汉阴的农业产业也曾一度受到冲击,陷入低谷徘徊;新世纪以来,特别是近年来,汉阴几届县委县政府重新认识定位农业,果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重新坚定了农业的主导产业地位,千方百计将其做大做强。
围绕怎么做农业?谁来做农业?地怎么种?谁来种地?现代农业、循环农业、高效农业、高值农业等等进行了一系列探索。农业由于发展周期长、风险高、见效慢等原因,坚持做农业需要勇气;怎么让传统产业、口粮产业焕发新优势,扩大比较优势,农业产业整合、转型、升级的路怎么走?对决策者不啻是重大考验。
在汉阴,农业被更多的有识者称之为“第四产业”。在传统产业序列中,农业、工业、三产包括现代信息服务,成为新型农业汲取新营养的源泉,电商平台、互联网+、文化旅游、机械和智能化、市场创意、农业俱乐部、资源循环闭合等等都正在成为汉阴新型农业的生产要素。
农业不再是一种一收,农业的终端不再是自家的灶台、粮仓,也不再是县粮食局的收储库,越来越多的农民也不再是给自家种口粮田。
第四产业被县委县政府这样勾勒出来:充分发挥比较优势和自然禀赋,把家庭农场、生态农业、观光体验休闲旅游业、农业加工制造业、小吃产业、农机协会、电商平台、互联网+、农耕民俗文化、美食文化、园区建设等进行一体化联动,激活全县农村经济发展各板块的重组,转型升级,创造出一条适应汉阴实际的新型现代农业发展路子。
刚刚履新县委书记的周永鑫,这样给我们讲解汉阴的农业,“现代农业就是要做好系统化发展,产前产中产后,生产与市场,品质与品牌,有机与丰产,都要全面考虑通,把农业做得真正值钱了,农业就有了长远出路。”
“做系统”这句话,在汉阴采访时,不止听县委书记这样说,一些乡镇领导口中也时常挂着这三个字。系统性,让汉阴农业的“玩法”有了更多的趣味。
观察二:发挥层次之分,差异发展
既有240元钱一公斤的大米,也有5元钱一公斤的大米;既有年出栏30万头的养猪场,也有20只鸡蛋被销往大都市的农户;既有大型农业机械化生产的现代耕作方式,也有人工捉虫施用农家肥的土法生产方式。无论价格高低,无论规模大小,无论生产方式传统还是现代,在汉阴总能找到例子,差异化发展,让各个层次发展农业的人都能找到利益契合点。
走进涧池镇洞河村的阳晨金硕现代农业园区,一排排国内领先高标准生猪养殖圈舍正在进行最后的设备调试。据了解,该示范园是汉阴县2013年招商引资的重点农业项目,总投资1.68亿元,按照生态、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猪—沼—果—菜”低碳循环经济模式建设,规划占地3000亩,其中:生猪标准化养殖区300亩,计划年繁育二元母猪3500头、年出栏2.5万头,目前前期配套排污管网及沼气发电工程竣工并投产运营,同时流转土地1500亩完成林果、苗木种植等绿化配套建设工程。
这是安康本土最大的现代农业企业“阳晨牧业”的新项目。在这个项目点,记者看到的是新型农业崛起的雄健身影,其震撼性可以完全颠覆我们对传统农业的印象。
在上七镇鳌头村王大娘家里,村里商店老板正在将王大娘家里的十几个鸡蛋用手机拍摄视频,并一一贴上二维码,装运回商店连同其他人家收来的鸡蛋一起送到巨川公司,巨川公司再快递给上海的客户家里,客户只需要用手机扫描一下二维码,便知道这颗鸡蛋的来龙去脉,吃得放心,吃得安心。据了解,这样一颗鸡蛋卖到上海是6元钱,身价翻了好几倍。
2万头猪的生意可以做,十几颗鸡蛋照样成为商品,不同的消费层次决定了农产品生产的差异化,也决定了汉阴农业发展的差异化。
在堰坪的明清老梯田里,老百姓仍然沿用传统的耕作方式,牛犁地,人工收割。有人不禁要问,这得多高的劳动力成本啊!是的,这样做一亩田只能收获300公斤水稻,加工成优质大米只有150公斤左右,而种这样一亩田,劳动力、籽种、有机肥的成本加起来几千上万元,这样一来,每公斤大米几十元也就不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了。碰到巨川公司总经理杨维刚时,他正带着客户在云山雾绕的观景点俯瞰梯田,他兴奋地介绍他的“一亩硒田·四季厨房”项目,公司在凤堰有机农场进行富硒有机水稻种植,用富硒沙龙模式在全国发展会员,每亩硒田会员以每年3万元进行认购,合同期以5年为限,按照SGS标准(中国商检认证)为会员供应富硒有机稻米,会员每年在古梯田可从事半个月体验劳动,目前公司开发的品牌产品“禧米”,每市斤销售价格达120元,加入他的合作社的村民人均年增收2000元。
如果说120元的大米满足了高端市场,那么老百姓怎么吃到汉阴大米?在月河川道涧池、双乳、蒲溪等镇,平坦的土地进行规模化生产和大量运用农业机械,保证了大米生产的质优价廉。
“机收队帮了大忙,每亩收费150元,收费低,快速,随喊随到,连稻草都粉碎了,利于肥田,这为秋种生产打下基础。”蒲溪镇小街村3组村民沈兰旺高兴地说。沈兰旺说的机收队就是蒲溪镇农机专业合作社,是我市唯一一个“新农机实验示范基地”。该社有五个农机服务队,投资100万元新建5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农机(农资)库,拥有各类大中小农业机械69台,水稻、玉米、油菜样样都能机种机收。目前,蒲溪镇农机合作社机耕面积已达1200亩,机收水稻2100亩,为农户节约开支40余万元。
农民不想种地,有合作社流转土地给你付租金;农民没时间种地,有专业合作社帮你种地;农民想省钱种地,有农机队帮种帮收;一应俱全的服务队、合作社努力解决农民种地的难题。
机种机收降低了农业的生产成本,也为红星米业这样的大米加工厂找到了充足且低价的原材料。目前红星米业有年产2万吨富硒大米生产线1条,生产场地6000多平方米,在安康各县区建有固定销售网点300余个,是安康粮食加工龙头企业之一。走进红星米业的库房,看着等待出库的像小山一样垛起的袋装成品大米,我们才明白汉阴大米为什么质优价廉。
观察三:延长产业链条,增值发展
老树茶枕是汉阴平梁镇老茶园的衍生品,一对枕头市场卖价800多元;龙飞魔芋的休闲食品魔芋干、魔芋胶等是魔芋精粉的衍生品,出口日韩等国家;民康公司将汉阴产香菇开发出系列陕南美食,进驻西安,在解放路开了两个美食城,把安康美食带出安康。农业产品以产值低一直备受冷落,但是通过延长产业链条就能增加农业产品附加值,甚至变废为宝。
在县委主管农业的县委副书记刘飞霞说:“农产品流通时间越长,价值生成性就越强,汉阴农业实现规模化后,丰富的产品必须优先解决延长流通链问题。我们正在这样推进。”
在汉阴县平梁镇,太行茶叶不仅成为同行业的“佼佼者”,衍生品太行老树茶枕也成为富甲一方的拳头产业。太行茶园是上世纪70年代建成,以质优价廉曾红火过一段时间,后因管理不善,茶厂倒闭,茶园荒芜。2013年起,茶厂老板沈桂述在采茶制茶的基础上,利用茶树上的老叶子开发生产具有保健功能的茶枕、汽车靠垫等新产品。按照这一思路,建成了一条茶枕、汽车靠垫生产线。如今,太行老树茶枕获得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畅销国内外,也让当地老百姓得到更多的实惠。
龙飞魔芋食品有限公司自2008年成立以来,由一家贸易公司快速转型为集魔芋种植、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专业厂家。面对国内魔芋精粉加工厂家逐年增加,行业门槛低,竞争日益激烈的态势,龙飞魔芋公司增加科技投入,延长产业链条抵抗风险,由单一的魔芋精粉初加工转型升级为魔芋基地种植、魔芋精粉深加工、魔芋制品深加工的多元化食品加工企业。他们的主要产品包括魔芋精粉、魔芋微粉、魔芋胶、魔芋米、雪魔芋、脆脆爽、口口香等五大系列十几种产品,产品市场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境外市场远销韩国、英国、泰国、菲律宾等国家,年产值7000多万元,累计出口创汇300多万美元,公司的快速发展得益于创新,更得益于延长产业链条,降低市场风险。
汉阴民康公司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加工、贸易为一体的大型食用菌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起初仅仅是一家以销售为主的贸易企业,为了做大做强,该公司以五一村为核心,通过“企业做两端,农户做中间”,在全县多个乡镇流转土地1000多亩,依托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在全县建成了3个标准化食用菌种植基地,形成了以食用菌、苗木花卉、生态餐厅为一体的循环经济链,通过创新“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园区企业”模式,实现了品种、技术服务和生产标准的“三统一”,集体做强食用菌品牌。如今,民康公司又有新作为,把依托食用菌开发出来的安康美食推介到西安这个大市场,在西安解放路等建成两条安康美食街,使美食更多更好地走出安康。
双乳镇依托莲藕园区加大基地建设力度,在8个村新建基地2400亩,建成集休闲、旅游、美食于一体的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使原生态产业链迅速延伸。该公司加强与北京福田公司合作,开发莲藕系列饮品,培育莲藕深加工龙头企业,提升荷叶茶加工工艺,并依托千亩荷塘打造生态休闲园区。今年的荷花节,吸引了市内外几万名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不仅顺便销售了藕粉、荷叶茶等莲藕系列产品,还为附近村民开办的农家乐带来了好生意。
依托农业,汉阴大力发展休闲旅游业,目前汉阴县已培育特色生态休闲农业观光示范村30余个,休闲农庄25个,休闲农业示范点51个,美丽田园和水利灌溉风景区1处,休闲农业从业人数1.1万余人,年接待游客逾100万人次。
观察四:立足生态经济,平衡发展
素有“两山夹一川”之称的汉阴,是安康境内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的水源地之一,也是生态旅游目的地和休闲度假的胜地。如何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发展好农村经济?汉阴的实践是积极有效的。
该县以环境承载为前提,大力发展循环产业,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列入“一城四园”经济社会发展战略重点,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理念,推进农业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循环开发、区域循环发展,使一批节能减排重大农技项目和“畜——沼——菜”、“畜——沼——果”、“畜——沼——茶”、“稻鸭共育”、“稻鱼共育”、“废料循环利用模式”得到推广应用,为该县的畜牧、茶叶、蔬菜、魔芋、林果、渔业等产业较快发展赢得了先机。
三四年前,还在县长任上的周永鑫,曾为汉阴农业生产中的面源污染伤透脑筋,如何变废为宝?他从网上广搜信息,并带队前往南方招商引进一家利用农业废弃物加工有机肥的企业落户汉阴,如今这家名为精利有机肥厂的企业,生产的有机复合肥除供应本县有机农业生产,还销往外县。记者在现场看到,那些看似无用的农业废弃物,经过加工,变成了优质肥料,各种专业用肥源源不断地从库房装车外运,据了解,企业产销两旺。
青山绿水,遍地是宝。就连有机稻碎米因富含矿物质、纤维素和维生素,被汉阴龙飞魔芋公司看中收购磨成粉,和魔芋粉混合后重新制成魔芋大米,走俏国内外市场。而金茂生物公司则从稻糠中提取植酸,生产天然抗氧化产品,因产品达到了食品级标准,成为美国宝洁公司的原料供应商的香饽饽。
玉米秸秆、稻草在双乳镇被做成食用菌袋料包,使用结束后废弃的食用菌袋料包,又被汉阴城关精利有机肥厂收集转化加工成有机肥,从生产再回到生产,这样的循环把整个农业产业链条闭合成一个环形。
县委书记周永鑫深有感触地说,汉阴立足发展循环经济,依托青山绿水和富硒资源着力打造全产业链经济——以种养结合模式,发展生态农业循环产业链;农工商衔接,发展富硒食品产业链;依托青山绿水,发展生态观光农业、休闲农业和度假农业等新业态产业链,走出传统一产小天地,形成接二连三的大生产、大流通和大市场的格局。
观察五:创造优质环境,高效发展
“我们通过‘以诚引商、以商引商’的方式、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办法,引进一批实力强的大商、强商,为园区建设注入新的活力。”该县农业园区管委办主任李成全说道。
以有机农业示范园为重点,依托巨川公司、新鑫米业、红星米业、金福海油脂公司等龙头企业,建设3000亩有机粮油种植基地,4万亩富硒水稻订单生产基地,4万亩富硒油菜标准化生产基地,目前已水到渠成。
另一方面,该县强抓园区建设,结合该县的资源优势和产业发展现状,一批具有雄厚实力和生态环保节能的农产品企业,如珠海汇川公司、西安元阳公司、安康阳晨公司等纷至沓来,他们盯住都是汉阴农业的可循环性,可持续性。
目前全县确定的18个重点园区,其中省级园区4个,市级园区10个,县级园区4个,覆盖了全县所有的主导产业,其集中带动辐射作用十分明显。新建元阳光伏农业、汉水春生态农业等4个现代农业园区,园区数量累计达到35个,建成产值过亿的园区2个,产值5000万以上园区5个,新建产业基地1万亩,农业园区产值达到10亿元。
园区高效,也体现在园区农民的持续增收上。汉阴县在园区发展上有一个具体的民生目标,就是园区的发展必须关注农民增收,园区农户收入要向城镇居民收入看齐。汉阴农业园区带动农户年人均增收2000元以上,这远远高于非园区农民增收水平。刘飞霞说,“现在园区农民收入比城镇居民收入还差一半,我们最终要实现城乡同步这个目标。”记者了解到,这一新的农民增收目标,已写入各园区乡镇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
以凤堰古梯田移民生态博物馆被列为全市重大文化产业项目为契机,扩大“汉阴美食”影响,近两三年来,古梯田景区道路体系建设投资1亿元,这是我国北方唯一的万亩水梯田,在树立天人合一的经营理念同时,把移民文化建成开放式的生态博物馆。与此相呼应的是,该县先后举行的永兴坊汉阴美食文化周、首届汉水蒸盆会、烩面片大赛等美食促销活动,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蓬勃发展,迅速形成了密集型、原生态农产品高端营销网络。依托丰富的农产品,目前全县53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自建电子商务平台,今年以来,汉阴电商销售总额已达2.7亿元,大部分是农业相关产品,原生态农产品赢得了良好市场反应。
为延伸开发农业深加工,展示美味盛宴,
该县农口部门负责人介绍到,今年汉阴农业产业增速位居全市前列势头不减,新发展有机水稻、魔芋、富硒莲藕、茶叶、红薯等种植基地,园区农业企业达到56家,新启动农业园区建设4个,新组建专业合作社7个,培育农业企业8家、种养大户380余户,农机合作社达到5个,今年全县油料产量2.9万吨,水稻产量突破8万吨,蔬菜产量18.5万吨,全县家庭农场达到188家,累计培训职业农民1000余人,龙头企业30家。
观察六:坚持出生产力,长效发展
发展贵在坚持,汉阴“十一五”以来对于农业优势的认定与坚持,使他们在传统的农业大地上,培育出了自己独特的花朵。“搞农业照样有希望”,这是记者在汉阴采访期间听到较多的一句话。
汉阴农业的坚持体现在很多方面,魔芋产业的坚持,让汉阴成为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名的魔芋大县;小吃产业的坚持,让汉阴成为全市饮食产业的排头兵;油菜种植的坚持,让汉阴的“油菜花节”成为省内外有影响的文化旅游盛事,每年春天都能吸引十几万游客入境消费。
为了使汉阴小吃产业化,该县做出了《关于加快富硒食品特色小吃产业发展的决定》、出台了实施方案、发展奖励扶持办法,推动这一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县上每年拿出100 万元专项奖补资金用于富硒食品特色小吃产业开发。政府主要领导担任领导小组组长,开发了“汉阴富硒宴”,指导八户企业申报获得了富硒食品标志认证。建立了汉阴富硒绿色产业协会和汉阴县富硒食品特色小吃行业协会,搭建院企合作技术平台,积极申报“陕西名菜(小吃)”,已有10种传统菜、8种风味小吃获得省市认定。大力打造“汉阴小吃”品牌,按照“小吃商标、食材原料、制作工艺、餐具规格、店面标识、员工服务”六统一要求,建成了“汉阴小吃标准店”5户,建设开通了汉阴小吃网,组织开展了一系列展示、交流、培训、推介活动,“汉阴小吃”商标注册正在加紧进行。去年汉阴10户企业的产品获得了中国安康天然富硒产品认证,全县餐饮业实现餐费收入1.29亿元,同比增长23.9%。
小吃产业的做大做强,带领一批小微企业的建成成长,比如炕炕馍、豆腐干、茵陈茶等先后成立多个企业。一些小吃如蒸盆子、烩面片已经成为镇、县的闪亮名片。
今年元月安康被确定为全省深化农村改革试点市,在新的机遇下,全市各县区都在探索自己的道路。记者在汉阴采访,深深为汉阴县浓烈的现代农业发展氛围所感染。县委副书记刘飞霞说,汉阴一二三产业都在努力实现着均衡发展,我们目前着力打造的新产业,或者可以称作“第四产业”,就是汉阴新形势下的融合发展,一二三产互联互通,能够创造出新的业态。如果就农业而言,我们也叫“新三农”,就是“乡愁农村、园区农业、职业农民”。
在深化农村改革进程中,汉阴正在拓展自己认准的路数,把自己的农业之花培育得更加鲜艳夺目,这一切都正书写在汉阴美丽的大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