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动态 > 农业新闻 > 正文内容

志趟秦巴山区安康路

发布时间:2016年02月09日01时06分作者:唐园结 王磊 肖力伟 高杨 郭少雅 胡明宝来源:

陕西省安康市发展生态循环农业纪实

    秦巴腹地,雄奇秀丽;汉水之滨,林茂粮丰。

  这里是天赐的生物资源宝库,植物化石红豆杉摇曳生姿,大熊猫、朱鹮嬉戏林间,一大半土壤富含硒元素;这里是国家两屏三带生态安全战略格局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任;这里是重要的水源涵养地,悠悠汉江自西向东穿越全境,南水北调中线工程66%以上的水量从此经过,一江清水供京津重任在肩。

  这里虽物产丰饶,百姓却依旧贫困。地处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区的安康距省会西安仅220公里,却因秦岭阻隔,在2001年西康铁路建成前,安康人上一趟省城要在绿皮火车上晃悠23个小时。崇山峻岭间,安康所辖10个区县均为国家级或省级贫困县。如何让老百姓摆脱贫困,过上小康生活,成为摆在安康市委、市政府案头的首要任务。

  限制之下,如何创新突破?重任在肩,又该如何脱贫攻坚?

  近些年来,立足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水源区、秦巴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三区叠加的独特市情,安康人积极探索生态保护和经济建设协同发展,走出了一条让城乡因环境而美,让群众因生态而富的生态循环经济之路,创设出一个欠发达地区经济持续发展、人民逐渐富裕、生态更加美丽的安康样本

  思路一转天地宽——

  木头经济”“石头经济绿色经济”“生态经济,安康没有因秦岭阻隔和工业开发受限束住手脚,反而通过理念创新发展生态循环农业,靠绿色引擎走出了一条生态富民的突围路径

  2015323日,安康市正式拿到国务院批复,成为全国16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示范市之一。这意味着,安康有9个县被列入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全市91.9%的国土面积不能进行大规模高强度的工业开发。

  沉甸甸的责任,安康人却视为难得的发展机遇。基于长达八年的生态循环经济发展实践,安康早已实现了从望山兴叹、饱受水患到追求生态保护与经济增长共同发展的路径转变。发展生态经济,呵护青山绿水,成为深入安康人骨子里的内生要求和文化自觉。

  限制开发不是限制发展。只有首先摆脱了头脑中的贫困,才能使我们主管的区域摆脱贫困市委书记郭青点出了安康的发展思路,丰富的生态资源就是安康最大的财富,只要把这笔财富开发利用好,安康发展就走上了正确的道路。

  安康的产业转型升级曾经历过艰难取舍,在依靠伐木为主的木头经济,开发矿产为主的石头经济,鼓励劳务输出的劳务经济时代里,青山当成木材卖,矿产当成石头卖,劳力当成苦力卖——安康人在闯市场的大潮里付出了高昂的学费,却只勉强混个温饱。与此同时,生态环境破坏和农村三留守的问题日渐突出。

  当很多地方还在为辖区内矿产资源丰富,矿业大亨云集而沾沾自喜之时,安康市委、市政府在摆脱欠发达的探索中敏锐地意识到:掠夺资源的发展道路走不远,必须找准核心竞争力,趟出一条新路来。

  安康的优势是什么?93%的国土资源是深山茂林,阻碍着群众脱贫致富的十万大山,恰恰是安康人资源丰裕的聚宝盆

  曾经因平地资源匮乏而被认为无法发展规模农业的安康发现,在山水之间做文章,大农业的内涵无比丰富,大跨度、多业态、长链条——只要资源出在山上、水里,种茶、种树也好,生态旅游、设施农业也罢,都可以运用现代企业理念和工业化的生产方式,通过龙头企业引领和园区化承载,将初级种养型农业转变为占尽天时地利的生态友好型农业,成为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支柱。

  认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敲定了生态发展战略,用循环的经济模式涵养一方水土就成了安康人自然而然的选择。2009年,以循环经济理念为核心编制的《安康市循环经济产业发展规划》出炉,生态循环经济的战略蓝图呼之欲出。

  如果说生态循环农业是安康经济发展大局中打出的一只强有力的拳头,那么富硒产业就是这只拳头打向市场的着力点。安康的生态资源雄厚,却不能用了,当环境容量、资源利用和集约发展等条件被放在一个大盘子中考虑,挖掘优势中的绝对竞争力,找准主导产业,就成了牵起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牛鼻子的关键之举。

  研究安康近年来的经济发展统计年报,有一条产业发展数据线的斜率格外高,连年保持30%左右的超高速增长。这就是富硒产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成就了安康富硒产业优质、环保、安全的优势。市农业局局长崔用慧说。科研机构、生产企业、创业者纷纷聚焦安康,投资建基地、搞科研,直接拉动安康在2015年经济低迷的大环境下,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排位陕西第一,高于全省15个百分点。

  曾经的安康,被市场牵着鼻子走,自己有什么卖什么;如今的安康,学会了为市场把脉,别人缺什么提供什么。生态富硒产业链将人气、财气、技术、品牌一系列生产要素变革性地聚拢起来,架起青山绿水和金山银山之间结结实实的桥梁。

  飞地释放生态红利——

  欠发达地区的生态资源必须通过工业化才能变成财富,全域安康的发展理念中,远山深山与川道地区共享生态红利和平地资源,飞地经济共享机制让生态经济有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山大坡陡、土地贫瘠,安康市紫阳县曾经是典型靠转移支付过日子的吃饭财政。实现同步小康,最直接的突破口在于用工业化的理念发展富硒产业,在一二三产融合中实现产业升级。

  然而,走进紫阳县城,青山叠翠间,县城被挤得只剩下一条主干道,扭个身就能逛遍全城。肩负南水北调中线水源涵养区、国家限制开发的重点生态功能区的重任,面对限制开发、空间不足的现状,紫阳的产业升级去哪里施展拳脚?

  面对如此困局的不仅仅是紫阳县,整个安康市仅有8.1%的川道浅丘地区为省级重点开发区域,大量的生态资源蕴藏在深山远山之间,没有发展新型工业最基本的平地资源。

  是固守现状继续吃财政饭,还是打开思路深挖生态财富?

  飞地经济成了打开安康破解空间困局的一把钥匙。201310月,安康市发布了《关于发展飞地经济的指导意见》,打破行政壁垒,将发展空间受限的紫阳、宁陕等县确定为飞出地,将允许开发的月河川道高新区、恒口示范区等地确定为飞入地,把飞出地的资金和项目,放到行政上互不隶属的飞入地的工业基地。通过规划、建设、管理、税收分配等合作机制,实现限制开发区域和重点发展区域互利共赢。

  飞出地地理条件复杂,握着满手的生态资源牌无法转化为经济优势;飞入地兼具空间和交通优势却缺少优质生态项目。制度创新让资源共享,生产要素的转场中,飞入地实现了项目集聚、产业集聚、用地集约,飞出地实现了生态环境保护下最大限度的财富实现。原本加在安康诸多县区身上的空间枷锁被巧妙地转化为生态红利,腾笼换鸟间,经济发展在不触及生态资源天花板的前提下成为可能。

  紫阳县县长赵立根履任半年多,几乎每个月都要到离县城50多公里外的恒紫循环产业园调研,促使项目成功入驻飞地“‘飞地经济是放大紫阳生态富硒优势、弥补发展空间不足、加快新型工业发展的重大机遇,把握好了,就能实现全县经济的转型升级。赵立根说。

  目前,安康飞地经济园区已建成6000余亩,完成基础设施和产业项目投资3亿元。

  飞地经济的探索破解了安康经济发展严重不足、环境容量局部超载的藩篱,更为涵养生态的循环农业腾出了空间。川道地区发展经济,远山深山保护生态,站在安康市行政区划地图前俯瞰全貌,一盘因地制宜,一县十镇百园的循环农业经济珍珑棋局正逐步展开:

  在生态资源雄厚的宁陕县创建现代生态循环农业示范县,统筹布局农业产业以及动植物无害化处理、畜禽污染防治、有机肥加工企业等配套措施;在各县区打造一个生态优美、产业循环的现代农业示范镇;在100个市级以上现代农业园区积极推广循环发展模式——“高山特色木本油料、中山林下种养间套、浅山茶果桑畜环绕、河谷平坝花卉种苗、设施农业遍布川道、生态旅游链接城乡的全域大循环格局正在形成。

  富硒带动产业兴——

  找准核心竞争力,强化生态优势,以富硒产业研发牢牢抓住中国富硒在安康的话语权,富硒特色产业的龙头带起整个区域经济进入快车道,绿水青山才真正成为金山银山

  从东北三省斜穿至云贵高原,占我国国土面积72%的地区存在一条低硒带,其中30%为严重缺硒地区,全国约七亿人无法从日常饮食中摄取足够的硒元素。作为人体健康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硒在人体健康中发挥着清除自由基”“抑制癌细胞能量代谢等作用。

  而安康,恰恰地处世界难得的土壤富硒区域,富硒地层厚达50米,主要农作物95%以上富硒。作为安康生态循环经济的主导产业,富硒成为安康生态循环农业的点睛之笔。目前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0%来自富硒特色种养,70%以上的贫困群众依靠生态富硒产业脱贫。

  硒是大自然赐予安康的礼物,却在很长时间里没有成为安康的优势产业。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副主任、高级农艺师唐德剑说。

  在紫阳县富硒食品有限公司的10万级净化车间里,一个个土疙瘩似的魔芋滚进生产线,经过36道工艺程序,成为魔芋胶和膳食纤维等深加工产品。一盒120克的富硒魔芋膳食纤维在淘宝上的价格是468元,是地里产出的黄金董事长冯永华说。

  世界魔芋资源稀缺,源于魔芋种植的两大顽症,白绢病和软腐病。秦巴山林天然形成的腐殖质和纯净的土壤环境成了魔芋最佳的生长摇篮,在近乎野生的种植环境下,魔芋恢复了种性,发病率大大降低,品质格外突出,重达30.16公斤的魔芋王就产自其间。

  2013年,安康出台《大力发展魔芋产业的实施意见》,捆绑整合4000万元项目资金发展魔芋产业。仅紫阳富硒食品有限公司一家企业,就辐射到12个乡镇4万多亩魔芋种植,带动农户8000余户,户均产值达1万多元。

  如今,安康已成为中国四大魔芋核心种植区域之一,全国14个魔芋种植重点县,安康占据了半壁江山。而富硒魔芋更是安康独有,有着世界魔芋看中国,富硒魔芋数安康之誉。

  在位于安康市东大门的平利县,女娲银峰茶叶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洪善存最喜欢的,是为来这个中国十佳美丽乡村试点镇旅游的驴友们泡上一杯绿豆汤、板栗香的平利绿茶,讲一讲这个西北茶叶名镇的荣辱兴衰。

  平利茶叶曾代表着陕西制茶的最高水平。洪善存呷一口清爽的绿茶,缓缓道来,上世纪90年代,平利绿茶面积缩小到三四万亩,品质参差不齐。近些年,安康重振平利绿茶,以安康富硒茶公共品牌进行市场推广,平利茶园的种植面积逐渐恢复到18万亩,而且都是高品质高效益的观光茶园。

  随着平利富硒绿茶再度声名鹊起,越来越多的青年人开始回乡种茶,80后青年杨国安就是其中一员。他的茶园采用富硒有机肥和生物控害管理方式,在茶园周围种上樟树,以香气防虫,这是从台湾茶园学来的招数,杨国安说,自己的茶园每亩年收益高达8000元,有了产业,自然要回到家乡来。

  2014年底落户安康的西北国际天贸城是目前秦巴山区最大的现代商贸市场和大型物流集散中心。公司负责人汪洪涛说,

  选择安康,就是看中了市场对富硒产品的巨大需求,让世界富硒产品融汇安康,买全球富硒、卖全球富硒。

  紫阳魔芋、平利绿茶都是安康生态循环(富硒)农业的缩影。在2015年安康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现代生态(富硒)循环农业的意见》中,富硒猪肉、富硒茶、富硒魔芋、富硒核桃、富硒渔业五大农业特色产业成为发展富硒产业的支柱,生态安康·中国硒谷的地理名片,正随着这些安全优质的农产品走向千家万户。

  更难能可贵的是,安康富硒产业的发展,没有停留在贴商标卖公用品牌的层面,而是积极应用科技后发优势,探索富硒产业现代化、标准化的升级之路。

  在建设中的中国(安康)富硒产品研发中心,记者看到,中国农科院5个研究院所派对口的首席专家领衔成立了富硒猪肉、富硒茶饮、富硒魔芋等5个富硒产品研发课题组,以富硒新品种、新技术、新标准为研发任务,旨在把安康打造成富硒产业的研发中心、标准中心、检测中心和集散中心。占领富硒产业生产研发的制高点,引领富硒产品生产标准化,已成为安康当下和今后的战略发展方向。唐德剑说。

  去年129日,由安康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组织实施的技术评审研讨会,对农业部行业标准《富硒茶》的修订初稿讨论会成功召开,安康标准成为国家标准——安康用自己的探索引领着富硒产业的标准化升级,中国硒谷实至名归。

  循环涵养山水绿——

  山水养人,人养山水。安康生态循环农业实践以环保硬约束为底线,建立起山水、人与产业之间的生态闭环,实现了废弃物利用资源化、农业清洁化生产,涵养起持续发展的生态经济潜力

  为守护一江清水北上,安康人用壮士断腕的勇气,关停小矿山、小炉窑企业200余家、各种化工企业30多家,直接减少年产值200多亿元、利税34亿元。

  在安康生态循环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实实在在联系在一起。崔用慧指着全市24个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点分布图说,过去农民废弃的地膜、农药包装袋随手往地头一扔了事,可现在,农户保护环境的自觉性比谁都高,生怕废弃物坏了产品品质,砸了生态安康的招牌。

  宁陕县寨沟村,国内首家朱鹮野化放飞基地所在地。村民汪隆章说,为保护朱鹮,县里严格禁止水田施用化肥农药,这样一来,保护区内的水稻产量下降三成,稻农最初意见挺大。

  三年前,回乡创业的黄兴健看中了这片有朱鹮在空中飞翔的稻田,成立了宁陕县绿宝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建设有机水稻基地,以高于市场25%的价格收购稻谷。

  当年,110户稻农加入合作社。宁陕人看到,有机水稻从选种环节就跟别的水稻不同,种植全程使用牲畜粪便加工的有机肥,朱鹮还帮忙吃掉田间的小昆虫。如今,秦耕牌有机富硒香米已经卖到了北上广等一线城市,项目区内每亩增收1500元,户均增收3000多元。

  比经济效益更宝贵的,是寨沟人保护出来的好环境。每到稻谷成熟时节,金黄的谷穗、深蓝的天空、如黛的青山、洁白的村舍,以及被称为东方宝石的朱鹮构成了一幅陕南水乡如诗如歌的画卷。很多摄影爱好者都到这里拍鸟,听他们说,寨沟在世界拯救濒危物种的历史上树立了典范,寨沟人自己也挺自豪。汪隆章笑得挺开心。

  安康独特的生态环境给经济发展带上了紧箍咒,当地老百姓却越来越尝到了紧箍咒的甜头,摸索出一套以一县十镇百园为载体,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生态保育型的循环农业模式。一个个生态园区俨然一幅幅山水田园画,尽显生态经济作用于农业的独特魅力。

  69个万头猪场、628个千头猪场及万余户养殖大户。作为生猪养殖大市,安康规模养殖场年产畜禽粪便污水700多万吨,成为农业清洁化生产的沉重包袱。

  坐落在汉江边上的阳晨牧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国家级核心育种场,几年来向省内外提供优良种猪2.8万多头。站在阳晨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内,从蓝顶的种猪培育场向下俯瞰,蔬菜果园形成一片错落有致的梯田。汉江水蜿蜒而过,水面清亮。

  打通种养环节,把猪场负担变成宝的奥秘在那里,集团技术指导、来自安康学院的权群学教授指着养殖场远处的沼气发酵塔。养猪场粪污无害化处理沼气工程,通过厌氧生化工艺,将猪场粪便经沼气发酵转化为电能,满足园区用电;处理后的沼液通过泵站管网,借助地势输送至园区内的2800亩生态林果种植园和1000亩无公害蔬菜种植园消解;养猪场实现污水零排放,种植园节约生产成本近20%,有机肥种出的蔬果口味纯正,阳晨牌有机草莓成了市民的心头好,残枝剩果又成为猪改善口味的零食

  循环农业需要的,不仅仅是简单地建立起一条”“的生产链,更重要的,是园区的各个环节可以真正形成闭环循环,物尽其用

  相比于很多地方建好就弃用的沼气发酵设备,该示范园将生产要素进行了有效组织。109个养殖场加盟的生猪联盟在为市场提供优质种猪的同时,将排放的畜禽粪便也一并运至鸿盛园区进行处理,一来解决了沼气原料不断供,二来极大降低了养殖场的排污成本;完全厌氧的沼气发酵工艺,大大延长了沼气池的使用寿命和发酵效率;在流转村民土地基础上形成规模化的种植基地,利用沼液生产有机富硒蔬菜,形成优势俏销品牌。

  源头减量控害,过程清洁生产,终端循环利用,像这样的循环生态园区,正在安康复制推广开来,当循环变得有利可图,自然就有了可持续的动力。

  从国家主体功能区建设试点不断发酵,到飞地经济园为经济要素集聚腾笼换鸟,安康以创新强农;从三园两区带动区域协同,到一县十镇百园推进富硒产业发展壮大,安康以协调惠农;从生态旅游、山林经济到山水人循环互养,森林覆盖率持续提高,安康以绿色兴农;从筑巢引凤,吸引优质企业,到买全球硒卖全球硒,安康以开放助农;从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安康以共享富农。

  安康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的实践,与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的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新理念高度契合,这是在诸多碰壁之后的摸索,更是在经济下行压力下,探索发展动力机制转换、发展绿色生态经济的主动求变。

  放眼环抱汉水的葱茏群山,十年间安康累计造林700万亩,森林覆盖率由上世纪70年代的33%持续提高到65%。翻开经济统计年报,八年间安康以年均15%的增速实现着生产总值加速发展。310万乐山好水的安康人,在稻谷金黄的梯田上,在茶香四溢的茶园边,在魔芋深加工的园区间,在现代化的畜禽养殖基地旁,趟出了一条顺天之时、得地之宜、中人之和的生态富民之路。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