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康地处秦巴腹地,全市常用耕地面积297万亩,多为山地和丘陵地,主产水稻、油菜、玉米、小麦等粮经作物,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市,2015年全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仅21.5 %,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之一,为加快安康农业机械化步伐,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安康市农机管理部门经过试验示范,创建了“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动区域农机化水平提升的‘一社一区’模式”,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探索了新路径。
调研探索定思路
丘陵山区农业自然条件差,农业生产劳动强度大,农业劳作者异常艰辛,迫切需要使用农业机械将其从繁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为了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多年来中省市各级出台多项扶持政策大力发展农业机械化,但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发展依旧缓慢。制约丘陵山区农业机化发展症结究竟在哪?通过长期实地调研,安康市农机管理部门对此有了进一步认知。首先,户均耕地面积少,农业生产效益低,一家一户没有购置机具尤其是大型农机具的内在意愿;其次,地块分散碎小,高低不平,没有机耕路,种植作物多样性,机械难以进地作业;三是农业机械利用率和收益率低,农业经营主体投入购买农业机械的积极性不高。由于适宜丘陵山区作业的多为小型机械,作业效率低,作业半径小,小型机械走不出去,不能实现跨区域作业,机械收益率低,回收成本周期长,一般需3年多时间才能回收成本,导致农业经营主体投资农业机械动力不足;四是农忙时期“南征北战”跨区作业服务团队只能解决主要公路沿线很少一部分作物的收获问题,不能够解决安康大部分地块的耕种收问题。安康丘陵山区农业机械化的出路在何方?如何立足市情,走出丘陵山区农机化发展的路子?
在调查中安康市农机管理部门找到了着力点,发现有农机专业合作社或农机大户的村组机械化水平都相对较高。面对全市农机化发展现状,安康市农机局定了方向,按照“以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为突破口,大力培育农机新型经营主体,引导农机社会化服务”的思路,在全市全面实施“三个一”建设,即每县每年至少建设一个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建设一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和一个农业机械化示范园区。从2013年开始,安康市对创建市级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进行奖补扶持,同时对示范区建设给予政策倾斜、项目支持、资金帮扶和技术服务。一些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农机大户迅速发展壮大,到2014年全市农机专业合作社达到35个,建成示范区8个,示范区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0%以上。“三个一”建设不仅有效突破了制约瓶颈,还提升了区域农机化水平。2014年底,安康市农机管理部门对“三个一”建设进行了总结与提炼,提出了提升丘陵山区农机化水平的“一社一区”模式。
“社、区”联动同发展
“一社一区”就是根据区域主导特色产业,扶持建设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依托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个农业生产全程或关键环节机械化示范区,以合作“社”带动“区”域农业机械化发展。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或开展代耕代管代收服务的盈利得到可持续发展,示范区通过合作社可实现全程机械化作业,从而形成“以社带区,以区养社,社、区协调” 发展局面,促进当地农业机械化水平整体提升。具体发展思路是“区域布局、重点扶持、板块推进”。“区域布局”就是按照地理环境和产业特点,在一定区域内选择一个合作社,按照服务能力为面积1000-3000亩的半径和规模、服务范围辐射2-3个村,有计划的布点帮扶建设农机专业合作社;“重点扶持”就是农机工作重点向合作社和示范区转移,在政策上、项目资金、农机购置补贴资金向合作社和示范区倾斜;加强技术培训,指导合作社和示范区建设;“板块推进”就是按照合作社服务半径,板块化建成全程机械化示范区,利用示范区农机化水平促进区域农机化水平不断提高,达到“以强带弱、以高提低的”目的。“一社一区”不仅解决了因劳动力紧张“谁来种地”和“怎样种地”问题,也解决了丘陵山区农业生产效率与效益低的问题。
在汉阴县蒲溪镇先锋村,首先启动了“一社一区”试验示范,蒲溪先锋农机专业合作社在2013年以前就是一个小小的服务队,服务仅仅限于机耕和机防,通过“一社一区”建设,已发展成为服务涵盖耕、种、管、收的市级标准化农机专业合作社。2015年合作社根据区域农业生产特点,在蒲溪镇成功创建了水稻、油菜、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的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面积达4000亩,示范区农机化水平达到70% ,合作社总收入达到200万元,净利润是2013年的8.2倍,合作社发展和农业生产实现了良性共赢,积极促进了当地现代农业健康发展。
“区”“区”有别有特色
在旬阳县双河镇西岔河流域,地理生态条件优良,是富硒稻油最佳适生区,庙坪农机专业合作社与双河隆科现代农业园区强强联合,在该区域成功创建了2000亩“稻油(菌)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稻、油实现了从育秧、插秧、田管、收获、烘干、脱壳、包装全程机械化,并用稻草、谷壳与木屑混合生产食用菌,极大提高了农业生产质量和效益,区域农机化水平达到了62%。在旬阳中华烟草甘溪镇基地,依托强丰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了1000亩“烟草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烟草实现了整地育苗、起垄移栽、田管植保、分级烘烤、烟杆拔除等环节机械化,彻底改变了蓄耕人刨、肩挑背驮的劳苦耕作局面,提高了种植效益。在平利县长安镇,依托惠民茶叶机械租赁专业合作社,成功创建了2000亩“茶叶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区”,茶叶生产实现了从繁殖、管理、修剪、采摘、加工、保鲜、储藏、包装等环节机械化。通过实验比对,亩茶中耕、修剪、采茶、加工分别节约成本440元、170元、27.5元和42.9元。如今,无论在月河川道还是南北丘陵,均能看到“一社一区”的“身影”;无论在主要粮油和特色产业上,同样有 “一社一区”的“身影”,充分说明“一社一区”模式在丘陵山区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和便于推广的特点,可以根据安康不同区域、不同主导产业创建不同的示范区,不仅有效提升了农机械化水平,同时也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益。
深入推广提水平
在示范成功的基础上,安康市2015年开始在全市范围内广泛推广“一社一区”农机化发展模式。依托22个农机专业合作社,成功建设了22个全程农业机械化示范区,示范面积达2万多亩,示范种植种类涵盖安康主要粮油作物和生态富硒特色产业,示范区农机化综合水平达到了60%以上,直击全省平均水平,更为喜悦的是成功引进了多台新机具、多项新技术,填补了全市主要农作物和特色产业机械化作业的空白。在“一社一区”模式带动下,“十二五”末安康市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21.4%,较“十一五”末增长3倍多,谱写了安康农机化事业发展的新篇章。今后一个时期,安康市将“一社一区”模式建设作为一项重点工作来抓,力争“十三五”期间,建成50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示范区农作物及特色产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以上,带动全市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14个百分点。
发展一个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一个全程机械化示范区,提高区域农机化水平,推动现代农业快速发展,富裕一方百姓。“一社一区”农机化模式的推广、发展和完善,必将为建设现代农业,服务产业增效,推动农民增收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