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8-11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所长、党委副书记,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博士生导师杨亚军研究员率领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所曾建明研究员、叶阳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王新卫副研究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邬向丽副研究员一行5人赴陕南片区(安康市紫阳县)的城关镇、洄水镇春燕村、紫阳双安镇白马村、蒿坪镇蒿坪村等地进行集中调研。市富硒产品研发中心主任李珺、副县长田鑫等分别陪同。
调研中,杨亚军多次指出,秦巴山区是国家集中连片深度贫困区,茶产业、食用菌产业和冬桃产业在区域产业脱贫中具有重要作用,是地方政府打造产业扶贫的重要抓手。中国农业科学院乡村振兴科技支撑示范县的项目实施就是立足于“科技支撑产业扶贫,助力乡村振兴”原则,陕西紫阳县是全国30个县中率先在2019年启动实施的4个县中的一个,是茶叶所重点对接并落实乡村振兴战略和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产业扶贫对象。
杨亚军深入田间地头并与当地有关领导、种植户等深入交流,询问产业发展中的存在的问题并召开座谈深入交换了意见。杨亚军所长重点指出,这次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扶贫重点在安康开展,延续了自2012年以来与安康市开展的院地合作工作,更深入推进安康富硒扶贫产业发展,重点围绕硒的发源地紫阳的农业科技需求,针对茶、食用菌、冬桃等做好科技创新驱动精准脱贫,不断提高紫阳山区农业产业发展的科技含量。
杨亚军所长强调,通过多次实地考察,并根据紫阳产业发展需要,选取茶、食用菌和冬桃产业作为这次精准扶贫工作重点。一是适度做出产品结构调整。站在供侧给改革的方向,根据市场的规律,充分利用安康富硒茶叶资源,以发展市场份额较大的绿茶为主,适度发展红茶等,并利用夏秋茶的特点为企业提供原料等,充分调动农户的积极性,提高农民收入。二是做好产品定位。在做好市场调研的基础上针对目标人群的总体需要做好产品定位,主攻中端消费人群,兼顾低、高端目标群体,做出普通群众需要的绿茶。三是根据地理特点做好标准化管理。一方面茶叶加工的标准不能降低,要在统一规范加工工艺的基础上,根据原料等不同来定位茶叶价格的高低。同时要规范种植管理。从基地选取、茶园建设、病虫害防治等种植环节做好标准化流程的管理。另一方面要配套茶叶产品的标准。针对产品分类做好标准配套等。四是对于食用菌和冬桃产业方面,食用菌做好原料选取和加工工艺改良,力争少用料,多出菇,出好菇。对于冬桃产业重点做好品种选取、做好规范管理、加工及销售等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