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领导讲话 > 正文内容

赵俊民、鲁琦同志在全市富硒茶产业发展暨品牌整合工作会上的讲话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23日15时34分作者:佚名来源:


赵俊民同志讲话

(2018年9月17日)

  全市产业扶贫工作推进会后,接着召开全市富硒茶产业发展暨品牌整合工作会,目的在于加快提升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质量和品牌价值,更好地助力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刚才,鲁琦同志总结和安排了有关工作,几个单位作了表态发言,请大家抓好贯彻落实。下面,我强调三点意见:
  一、坚定信心,安康富硒茶产业大有可为
  富硒茶产业是安康的传统优势产业,也是生态富民产业。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农业五大主导产业之一,强化政策扶持,凝聚发展合力,在富硒上做文章,在特色上下功夫,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取得了长足进步,三个方面特点非常鲜明:
  一是资源禀赋好。安康立地条件、气候环境适宜茶树生长,并且拥有全国面积最大、地层最厚、最宜开发利用的天然富硒带,所以茶品优良、历史悠久。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安康是中国最早人工栽培茶树的地方,汉阳陵出土的世界最早的茶极有可能产自安康;唐代时被列为中国八大茶区的山南茶区,清朝“紫阳毛尖”作为贡品成为全国十大名茶之一,新中国成立后以“陕青茶”为主的产品国内外享誉盛名,最新研究表明安康富硒茶“绿茶不伤胃、红茶好睡眠”,这些资源禀赋都是大自然给我们的最好馈赠。
  二是发展基础好。目前全市茶园面积达84万亩,居全省第二,全市有茶叶园区125个、茶叶加工企业856家、经营企业672家,其中规模以上企业有61家,规模企业产值达100亿元,占全市富硒食品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1/4。从产业扶贫方面看,富硒茶产业覆盖全市315个贫困村、3.9万贫困户、12.3万贫困人口,覆盖全市1/3的贫困村、1/5的贫困人口,户均增收达到2650元。特别是紫阳、平利等产茶大县,富硒茶产业已经成为贫困村、贫困户稳定就业、稳步增收的主要渠道。
  三是市场前景好。从国际市场看,2017年我国茶叶出口总量35.5万吨,出口额16.1亿美元,是世界第二大茶业出口国。从国内市场看,2017年国内茶叶年消费量190万吨,增幅4.4%,市场销售额2353亿元,增幅9.5%。安康茶叶虽然在全国出口规模占比偏小,但仍是陕茶的重要出口基地,平利成为全省7大茶叶出口县之一。随着全民养生时代到来,茶叶的市场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茶产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
  当前是富硒茶产业发展优化提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把推动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具体实践,作为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重要切入点,坚定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决心,紧盯2020年建成100万亩茶叶基地、实现100亿元茶叶(农业)产值“双百”目标,举全市之力把富硒茶产业打造成为最具活力的民生产业、生态产业和循环产业。
  二、补齐短板,推动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强优势、补短板是“双轮驱动”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措施。加快推动安康富硒茶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问题导向,目前主要表现在基地规模不够大、生产标准不够严、产业链条不够长、市场销路不够广、产品品牌不够强等方面;其主要原因是缺少开放理念引领、缺少龙头企业带动、缺少科学技术支撑、缺少深度宣传营销等等。针对这些问题,我们要以品牌整合为契机,集中实施好“四大提升工程”:
  一是规模化提升工程。规模化、集约化发展是实现农业产业化的重要前提。当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全国都在进行供给侧改革,我们的基地规模继续扩大,生产的产品卖给谁?据我了解,我们的富硒茶几乎没有库存积压,基本不存在卖不出去的情况,反倒是外面大的经销商如果一次从安康采购10吨同规格的富硒茶,有几家企业能够提供?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局面?我想首先还是规模化、标准化和集约化不够,其次应该也有原料不敢大量收购、不敢满负荷生产的原因。按照目前全市85万亩茶园中65万亩投产茶园计算,可生产至少6.5万吨茶叶,现在产量还不到一半,这说明我们生产加工和市场销售都还有很大潜力可挖。安康富硒茶要实现产业化发展、品牌化销售,就必须要按照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坚持扩大规模、提升标准、确保质量,突出抓好“30万亩基地县、万亩茶叶镇、千亩产业村”茶园基地建设,力争用三年左右时间,把汉滨、紫阳、平利3县区打造成30万亩的富硒茶产业大县,在全市建成万亩茶叶镇50个、千亩专业村200个、现代茶叶园区200个、家庭茶场和专业大户1000家,为2020年实现“双百”目标打牢基础。要确保采摘茶园面积保持在85万亩以上、无性系茶园面积达到60万亩以上、有机茶园面积达到10万亩以上,只有基地规模上来了,谈质量标准才有基础,谈品牌打造才有支撑。
  二是标准化提升工程。要坚持标准引领,加快制定和完善良种标准、建园管理标准、加工技术标准、产品质量标准、品牌包装与外观质量标准、溯源体系标准等配套技术标准,形成从种苗繁育、栽植管理、采摘加工、产品研发到包装运输的技术标准体系,依靠标准引领提升安康富硒茶产品的质量和品牌。要加强质量管理,深入推进“三品一标”认证管理,引导企业积极开展ISO、HACCP、GMP、GAP和SC以及欧盟标准、美国标准、日本标准等国际国内质量认证工作,对照标准全面提高产品质量。积极开展茶园绿色防控、有机茶生产等方面的技术应用推广,加快开发安康富硒肥,稳定富硒茶品质,不断适应国际化发展需要,确保我们的产品符合国际国内两个市场需求。要完善监管网络,结合食品安全网格化监管要求,协同建立安康富硒茶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机构网点和大数据系统,打造种植、生产、流通、消费质量管理追溯体系和产品防伪查询平台,全面提升信息化、科学化监管水平。
  三是产业化提升工程。一项调查数据显示,同样是茶文化国家,中国茶叶再加工比例不足6%,而日本茶叶再加工比例却高达30%以上。茶叶涉及一、二、三产业,种植是一产,加工是二产,销售是三产,通过“茶业+”可以衍生很多关联产业,我们不能单纯地把“茶业”只当“茶叶”来做,而要把这片“小树叶”融合到文化、科技、旅游、商贸、投资等要素中来,通过三产融合形成“茶业+大产业”格局。比如茶业+旅游,我们的茶园除了满足原料供应,还可以发展搞休闲观光、采摘体验、茶文化传习、休闲度假及文化旅游产业。比如茶业+养生,我们的茶产品除了生产传统的绿茶、红茶、白茶、黑茶、乌龙茶等制品外,还应该积极适应现代人生活方式和饮用习惯,开发速溶茶、调味茶、茶水饮料、茶食品和养生茶宴,围绕茶叶食品饮料以及茶叶药用、保健功能,利用现代生物、医药、食品加工技术,开发茶多酚、茶氨酸、茶粉等生物制品和保健品等。比如茶业+文创,将安康茶文化与自然资源、历史人文紧密结合起来,研究开发安康硒陶茶器、茶具、茶工艺品和茶饰品等文创产品及其配套产业链,同时在茶叶机械研发生产、茶包装设计与印刷、茶文化推广、茶文化创意、茶文化演艺等方面都大有文章可做,任何一方面做到行业领先,无疑都有可能成就一项新产业,带来着巨大的市场商机。所以说茶产业是一篇大文章,可以深入开发、深度拓展,创新更多的产品和业态。
  四是市场化提升工程。市场化是产业化程度的重要体现,要突出市场主体培育、市场体系建设和营销市场开拓。现在有实力的大企业、大集团都在寻找优质资源,哪里有好东西他们的投资就跟进到哪里,最近中粮集团旗下的中国茶叶公司打算与我们合作开发安康富硒茶产业,这说明安康富硒茶资源得到了央企等大集团公司的认可。我们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500强企业、省内外优秀企业和各类工商民营资本进入茶叶产业,鼓励支持茶叶企业采取合资合作、兼并重组、股份改制等方式,壮大龙头企业规模和实力,力争用三到五年时间,形成“一个集团公司引领、一批生产工厂支撑、一套质量标准体系、一个对外公用品牌、线上线下两个市场发力”的产业格局。要不断创新营销方式,紧跟信息时代发展形势,除了传统意义上的电子商务发展要加快跟进之外,还要加快“互联网+、共享+、社群+、平台+、跨界+”等新型商业模式推广应用,创新运用场景营销、O2O营销、APP营销、直播营销、自媒体营销、微商分销等方式,提高富硒茶销售覆盖面、精准度和影响力。可以积极探索把期货、众筹、定制和融资等方面同茶产业结合起来实现跨界融合发展。汉水韵公司和京康茶业通过央视《创业群英会》成功融资,紫阳“半亩茶园”成功实现互联网“定制”营销,还有一些企业通过茶园认领认种进行“众筹”,这些都是延伸茶叶产业链、提升市场竞争力的有益探索。要积极搭建营销平台,组织企业广泛开展宣传推介活动,培育企业强烈的市场意识、开拓意识,大胆进军一线城市、高端市场,敢于挑战行业龙头、业界高地,努力走在市场和行业前沿,把安康富硒茶打造为茶中珍品。
  三、强化措施,加快富硒茶品牌整合提升
  市场经济说到底是品牌经济,谁拥有知名品牌谁就拥有市场。品牌不仅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一个城市的对外形象,比如青岛啤酒、西湖龙井、贵州茅台等,一定程度上都带动和提升了外界对于这个城市的总体认知。所以说,推进茶叶品牌整合无论是对茶产业发展本身来说,还是对安康树立开放形象来说,都是一次“奋进中的跃升”。整合茶叶品牌是我们多年一直想办的事情,早在五年前我们就提出了茶叶品牌整合的思路,但受制于方方面面的因素,一直没有实质性的动作,鉴于当前茶产业的发展所需和形势所迫,今年我们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向全市人民庄严承诺,下决心启动安康富茶品牌整合工作。各级各部门要把茶叶品牌整合作为当前推动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和高质量发展的一件大事,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突出从“四个方面”抓起:
  品牌统一要从思想认识抓起。目前全市有各类茶叶商标200多个、品牌100个多,这么多商标、品牌、产品,可以说“内行人讲不清楚、外行人听不明白”,而真正具有市场影响力和品牌号召力的又寥寥无几。从先进地区茶产业发展成功经验来看,品牌打造、整合、规范是一道避不开、绕不过的“龙门关”,汉中仙毫、武夷岩茶、云南普洱等都是通过品牌整合而迅速崛起的。“汉中仙毫”由原先20多个品牌整合而成,曾经的“午子仙毫、定军茗眉、宁强雀舌”,客观来说并不比我们的紫阳富硒茶、平利女娲茶影响小,但是经过多年持续整合提升,统一规范后的“汉中仙毫”品牌价值已达22.57亿元,跻身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前20强,成为汉中十大文化符号之一。今年6月我们拿回了“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这是全市第一个市级区域公用商标,必将为我们推行富硒茶品牌整合起到极大促进作用。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涉及面广,特别是直接涉及到几个产茶大县的现实利益,但总体上看、长远上看,未来大有可期、大有可为。各级一定要深刻认识到本次茶叶品牌整合的深远意义,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在推进整合工作中要不打折扣,不讲条件,坚定信心,持续发力,确保品牌整合工作稳步推进。
  品牌整合要从规范市场抓起。今天会后,各县区要迅速积极跟进,在组织领导、安排部署、宣传动员、推进落实上见行动、出举措。市林业局要牵头协调组织,搞好指导和督促检查;市工商局要抓紧“安康富硒茶”证明商标的申报和市场维权工作;市茶叶协会要充分发挥行业规范引领职能,坚持严管和服务相结合,一方面加大品牌推广服务指导力度,一方面强化行业自律规范市场经营行为;金融机构要加大信贷力度,扶持产业龙头企业发展;各级发改、财政、农业、质监、食药监、科技、扶贫、水利、商务、招商、文旅、供销等部门要结合各自职能主动为茶产业发展和品牌建设履好职、服好务。继续推行市直部门包抓重点茶企工作,努力在茶叶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和宣传推介上给予大力支持,合力推进品牌整合工作。
  品牌提升要从产品品质抓起。产品品质是品牌生命力的源泉,更是提升品牌价值的基石。要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找准“品质安康”建设着力点和突破口,扎实推进以茶叶为重点的系列富硒产品质量标准体系建设,以品牌整合为契机全面完善“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商标使用和保护机制。围绕《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和《安康富硒茶品牌建设五年行动计划》,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完善奖扶机制,不断加大涉农资金整合投入,重点支持茶叶基地水、电、路、讯等配套设施建设,积极支持茶企在科技研发、人才培训、良种推广、园区建设、品牌营销等方面做大、做优、做强。结合“三变”改革,加快资本聚集和资源融合,建立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农户之间的利益连接机制,以规模集约经营保障安康富硒茶产品品质。
  品牌拓展要从宣传推介抓起。品牌的推广离不开宣传。市林业局、茶叶协会要精心策划“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打造和宣传营销方案,利用刊登广告、会展推介、媒体宣传、市场营销和开展重大茶事活动等方式,继续巩固推广“特色产品展销+重点项目推介”的招商引资宣传成功模式,持续不断地开展“安康富硒茶”品牌宣传和产品营销,全面塑造“安康富硒茶”良好的品牌形象。各级政府、行业协会、茶业企业要协同发力,进一步加大“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宣传推介力度,在各类重要宣传活动中有效融合贯穿“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元素,不断提升“安康富硒茶”品牌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回首来时路,苍苍横翠微,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走到今天,凝聚了多少安康人的心血与汗水;放眼潮起处,云帆破浪行,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再续新篇,仍然需要我们坚持不懈努力奋斗!让我们振奋精神、创新举措,为推动追赶超越、绿色崛起,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鲁琦同志讲话


(2018年9月17日)

  今天,市政府召开这次高规格、大范围的富硒茶产业发展暨品牌整合大会,既是茶产业发展推进会,又是品牌整合的动员会。五年前的2013年10月15日,市政府召开了富硒茶产业发展大会,经过五年来的不懈努力,富硒茶产业在规模、科技、品牌等各方面,都实现了新的突破和质的跃升。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就是在认真总结回顾五年来茶产业发展情况的基础上,安排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茶产业建设和品牌整合工作。一会儿,俊民市长、陈明书记还将作重要讲话,大家要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聚焦聚力,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成效显著
  近五年来,市委、市政府把富硒茶产业作为全市五大农业特色产业的重点产业,聚焦聚力,富硒茶产业取得可喜变化,在重振安康茶辉煌的路上迈出了坚实步伐。
  五年来,产业规模持续扩张。茶园面积从2012年46万亩增加到84万亩,增长83%,平均每年净增7万多亩,农业产值由11亿元增加到50亿元,增长近4倍,总量位居全省第二、占全省三分之一。园区成为茶产业建设的重要载体,全市建成125个茶叶园区,其中省级园区11个、市级园区80个,覆盖315个贫困村、3.9万贫困户、12.3万贫困人口,实现贫困户户均增收2650元,为助力脱贫攻坚作出了重要贡献。
  五年来,市场主体蓬勃发展。茶叶加工厂由2012年的300余家发展到856家,厂房面积和加工能力分别提高了6倍和4倍;经营企业由192家发展到672家,省级龙头企业由3家增加到17家,市级龙头企业由15家增加到91家,SC认证企业由25家增加到110家。从产业规模效益来看,茶叶规模以上企业从12家增加到61家,产值突破100亿元,占富硒食品规模工业企业产值的25%、占GDP的10%。
  五年来,科技创新协同发力。与中国农科院、云南农大、安徽农大等顶级科研院所开展合作,相继成立了中国富硒产业研究院、安康富硒茶研究院、安康富硒茶技术研究工程中心。争取涉茶科技项目40余项,申请发明专利25项,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市级10项。云南农业大学研究的“安康绿茶不伤胃、安康红茶好睡眠”科研成果在人民大会堂发布。中茶所研制的世界最早的茶--安康秦汉古茶产品研发座谈会在杭州召开。茶产品开发深度拓展,从以前绿茶“一枝独秀”到现在的红茶、白茶、黑茶、古茶、花茶和茶食品“百花齐放”,结构呈现多元化、多样化,科技创新为安康富硒茶加快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支撑力。
  五年来,品牌建设方兴未艾。先后创建名牌产品57个、省级著名商标29个、知名商标1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荣获“国饮杯”等国家名茶大奖67项;陕茶1号获得国家林业局和农业部颁发的“植物新品种权证书”。特别是今年6月15日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获批,成为我市第一个市域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安康富硒茶走进北京、上海、杭州、济南、武汉、西安国际茶博会,在南水北调沿线重要节点城市、丝茶之路西北五省、东北三省组织开展系列招商推介活动,成功举办了四届安康富硒产品(富硒茶)博览会和首届安康富硒茶国际经贸洽谈会,走出国门到马来西亚、俄罗斯、荷兰和法国等开展宣传推介,“焕古茶业”亮相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安康富硒茶成为对外开放的“金名片”。
  五年来,营销网络初成体系。新增富硒茶体验店、实体店和茶楼672家,覆盖全国18个省、81个市;新增茶叶网店及电商平台300个,依托天猫、京东、淘宝等电商巨头构建了覆盖市县镇村的电商网络,茶企线上线下“两个市场”销售格局初步形成,茶叶出口销售实现零突破,市场占有率逐年提升。
  回顾五年来茶产业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值得充分肯定,凝聚着各级领导、社会各界人士和广大茶人的智慧和汗水。成绩来之不易,得益于市委、市政府持续用力,久久为功,不断完善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得益于市人大、市政协多次视察指导,会诊把脉,建言献策;得益于全市上下勠力同心,形成合力,苦干实干。在此,我代表大会向全市茶叶产业战线的干部职工点赞!为全市从事茶叶产业的企业、农户和各界人士喝彩!
  我们也应该清醒的看到,茶产业取得成绩是阶段性的,追赶超越的任务依然很艰巨,短板还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主要表现在,一是品牌影响力不大。茶叶品牌多、杂、乱现象仍很突出,品牌不响不亮。二是企业实力不强。全市还没有1家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缺少引领茶产业发展的“航母企业”。三是质量基础不牢,基地组织化程度不高,标准体系不完善,监管体系不健全。四是茶文化挖掘明显滞后,茶旅结合融合发展的合力还没有形成。
  我们要辩证的看待成绩和问题,一方面不能妄自菲薄,要在肯定成绩中总结经验,坚定信心决心;一方面也不能妄自尊大,要在正视不足中,坚持问题导向,对症下药,补齐短板,行稳致远。
  二、再下功夫,做大做强安康富硒茶产业
  按照安康富硒茶产业创新行动计划确立的“2020年全市实现茶园面积100万亩、茶叶农业产值100亿元”的“双百”目标,聚焦重点,定向发力,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要在扩张规模上下功夫。紧盯100万亩的目标,加快茶园建设力度。一是抓好良种繁育。突出陕茶1号和紫阳群体种无性系良种繁育推广,在全市建成地方良种繁育园区20个以上,形成一定规模的良种基地和采穗圃,实现茶树优质良种自繁自给,为规模化发展和改造提升奠定基础。二是抓好产业布局。按照区域布局、板块推进的要求,继续突出重点县区、重点镇、重点村,聚焦万亩基地镇、千亩专业村,规划建设一批集中连片、种植规范、管理科学、效益明显的示范样板基地,做大优势区域。要充分挖掘潜力,抓好老茶园改造,用优质品种改造好、管理好老茶园,发挥更大的效益。利用3-5年建成50个万亩茶叶镇、200个千亩专业村。三是抓好园区承载。利用好“千村千园”“千村千处山林经济示范点”等产业扶贫工程,新建一批高标准的茶叶示范园区,巩固提升一批已有茶叶园区,力争全市每个茶叶万亩镇建成2个市级以上园区,每个重点村发展1个县级以上园区。利用3-5年建成130个市级以上茶叶示范园区。四是抓好茶旅融合。把茶园建设与生态旅游等产业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打造一批休闲农业茶园,前不久,市政府办印发了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创建行动计划,要以茶旅结合为重点,利用3-5年建成市级生态休闲示范园50个、县级100个,打造一批茶旅游线路,促进茶园变公园,茶区变景区。
  (二)要在培育龙头上下功夫。牢牢抓住龙头企业这个“牛鼻子”,尽快培育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要围绕实施“十百千万”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和20个航母型龙头企业培育工程,切实集中精力抓好茶产业经营主体培育,利用3-5年培育1-2家国家级茶叶龙头企业、30家省级茶叶龙头企业、100家市级茶叶龙头企业、500家市级以上茶叶专业合作社、1000名市级以上职业茶农。要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联盟、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和安康富硒茶集团公司的组建。抓住与汉阳陵合作开发世界最早的茶的机遇,运营好安康秦汉古茶公司。大力发展茶叶精深加工,积极引导鼓励企业开发新产品,加快开发速溶茶、保健茶等,通过精深加工,提升茶产业的整体效益。各茶叶企业要抓住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内强素质,外树形象,转型升级,做大做强。
  (三)要在做强科技上下功夫。没有现代科技的支撑,茶产业就没有“生命力”。要继续深化大联合,强化科技攻关,深化与中国农科院中茶所、安徽农大、云南农业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校的合作,充分发挥富硒产业研究院、富硒茶研究院的作用,重点围绕茶叶良种繁育、标准生产、产品研发、富硒标准、质量追溯等开展科研攻关。加快专业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引进来和送出去相结合,培养一批茶产业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一批用得上、留得住的产业人才队伍。市林业局要抓紧拿出一个培训方案,分步骤、分层次、分级培训,争取每个重点镇、重点村都有一个茶叶技术员。要实行大承包,每个市级茶叶园区都要有一支科技队伍包抓,建立科技承包责任制,市县区农林科技干部都要深入茶叶园区技术包抓,强化科技服务。
  (四)要在绿色生态上下功夫。大力发展“猪沼茶”模式,构建茶产业循环发展体系。以茶叶园区“五治”提升工程为抓手,加快推进有机肥替代行动,推广生物防虫技术,率先建立茶叶园区质量可追溯体系,集中打造一批绿色生态的智慧茶园和富硒标准化茶园。
  (五)要在联结机制上下功夫。茶产业是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要按照市场化要求,积极引导龙头企业、示范园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与贫困户建立紧密的利益联结,用足用活生态扶贫、产业扶贫、金融扶贫、电商扶贫等政策,加快推进“三变”改革,推行“集体经济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模式,把贫困户捆绑在产业发展链条上,建立健全贫困户利益联结机制、扶大扶强激励奖补机制、产业项目监管机制,努力实现茶企增效和贫困户增收“双赢”局面。
  三、整合品牌,再创安康富硒茶产业新辉煌
  (一)一定要按要求统一整合品牌。品牌建设一直以来是我市茶产业的重点、难点,更是关键点。围绕如何推进茶叶品牌整合这个问题,我们一直在不断探索。品牌整合不是一个简单的事情,就安康实际而言,现阶段还没有一个具有统领实力的航母龙头企业,单纯依靠市场行为推进品牌整合很难实现。为此,市上成立了富硒茶产业协会,俊民市长亲自到省、国家工商部门汇报争取安康富硒茶证明商标并成功注册,又专门组织调研考察组,到福建、十堰、汉中等地学习先进经验,理清思路,起草了安康富硒茶品牌整合方案,并多次组织会议讨论,反复斟酌,数易其稿,充分征求各方面意见,最后经市政府常务会专题研究审定并予以印发。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茶产业的高度重视,表明了市委市政府推进茶叶品牌整合的信心和决心。
  全市要总体按照“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企业品牌”的“母子”商标模式进行品牌整合,由于紫阳和平利两县品牌具有一定基础,所以暂保留“紫阳富硒茶”和“平利女娲茶”两个县域公用品牌,紫阳和平利两县茶企自愿按照“市域品牌(“安康富硒茶”)+县域品牌(“紫阳富硒茶”或“平利女娲茶”)+企业品牌”的并行方式或直接采用“安康富硒茶+企业品牌”的方式进行茶产品营销;其他产茶县区符合条件的企业全部申请使用“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直接采用“安康富硒茶+企业品牌”的方式进行对外宣传营销。各产茶县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切实统一到市委、市政府的重大部署上来,凝心聚力推进茶叶品牌整合,着力把“安康富硒茶”打造成为全国知名品牌。
  (二)一定要严格标准使用管理品牌。真正做到“五统一”。一要统一质量标准体系。市质监局、林业局、农业局牵头,组织市直各有关部门,研究制定“安康富硒茶”质量技术标准综合体,形成从良种繁育到种植管理、生产加工、贮运销售的标准体系,促进“安康富硒茶”标准化生产、品牌化经营、网络化销售。二要统一品牌管理。市工商局、林业局、质监局、药监局四部门会同市茶业协会,制定出台了《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用管理办法》,明确了品牌使用、品牌管理、品牌保护、质量监管和市场监管等方面职责分工,依法加强监管和保护。原则上,全市境内只要产品质量达标的茶叶生产、经销企业都可以申请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但绝不允许擅自标注“安康富硒茶”标识,对未经许可使用证明商标的,一律进行严罚重处。三要统一宣传推介。由市林业局、市政府新闻办牵头,市农业、商务、供销、文广、招商及市茶业协会共同参与,按照政府主导、协会运作、企业主体的方式,对“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进行策划全面宣传营销。各产茶县区和各茶叶企业在举办的茶事展会活动和印送的各类对外宣传推介资料中必须以“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对外宣传推介,着力加大“安康富硒茶”品牌推广使用和市场营销,全面塑造“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良好形象。四要统一包装标识。授权使用“安康富硒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的茶企业,在印制产品内外包装、宣传资料、宣传广告以及宣传推介等市场营销过程中,必须按照规范要求统一印制和使用“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及其标识。各县区各有关部门在对外宣传推介和招商活动中全部统一使用“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及其标识。五要统一营销模式。市、县区要集中力量打造“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培育一批市场主体,建设电商和实体店两个营销市场,实行“统一门店招牌、统一营销培训、统一服务规范”的经营模式,全力构建具有“四梁八柱”支撑的“安康富硒茶”生产营销体系,以先进的营销管理模式提升品牌价值和品牌形象,扩大市场销售。
  (三)一定要形成合力打造品牌。一要加大安康富硒茶产业品牌龙头体系培育力度。市林业局、农业局要充分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市供销社充分发挥联合社作用,市茶业协会要充分发挥社会组织优势,以品牌整合为引领,以组建安康富硒茶产业联合体为目标,以企业为主体,加快推进组建安康富硒茶产业联盟和专业合作社联合社,在此基础上组建安康富硒茶业集团有限公司,着力打造一批茶叶企业集群,加快构建全产业链茶产业发展联合体。二要加大品牌创建力度。市林业局要充分发挥品牌创建牵头抓总职责。市农业局抓好“三品一标”认证和国家级、省级、市级产业化龙头企业创建,努力争创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力争2-3年时间将安康富硒茶成功创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优秀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和“全国十大名茶”。市质监局要紧紧围绕“质量标准体系”和“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抓创建,力争“安康富硒茶”2019年创建为省级知名品牌创建示范区,2020年创建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市工商局要抓好商标培育,用2-3年时间把安康富硒茶成功创建成中国驰名商标。市食药监局要紧紧围绕“食品质量安全放心产品”抓创建,切实提高安康富硒茶产品的可靠性和信誉度。同时还要加大中国名茶之乡、国家和省级绿茶出口示范基地认证等创建活动,不断提高安康富硒茶知名度和美誉度。各茶叶企业要紧紧围绕龙头企业和质量安全抓创建,今天参加会议的每个茶企业都要建成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成食品质量安全放心企业和ISO认证企业,带动和引领更多茶企业参与创建工作,为成功创建“安康富硒茶”驰名商标夯实基础。三要加大宣传推介和市场开拓力度。围绕全面塑造“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形象,市县区要充分利用各类媒体,充分挖掘历史文化,积极参加各类展销会、博览会,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广泛宣传推介安康富硒茶,让安康富硒茶品牌驰誉神州。市供销社牵头要继续抓好安康富硒茶“五进”活动,加大富硒茶电商营销力度。市供销社、市商务局、市林业局、市农业局要共同打造集展示、销售、物流、宣传等于一体的富硒茶线上线下品牌电商营销平台。全力支持茶叶企业在国内各大中城市建立营销网点,利用3-5年,组织重点茶企在全国地级以上城市设立100个以上“安康富硒茶”专营店,建立健全国内茶叶营销网络。市林业局、市政府新闻办牵头,市农业局、市旅发委等部门配合,对“安康富硒茶”公用品牌打造进行系统策划,抓紧制定“安康富硒茶”品牌建设5年行动计划。
  同志们,“潮平岸阔催人进、风正扬帆正当时”。着力推进茶产业品牌整合,全面加快茶产业发展,不仅是产业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我市追赶超越、脱贫攻坚的现实需要,我们要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领导下,坚定信心,克难奋进,再创安康富硒茶产业发展新辉煌,为推动乡村振兴、加快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