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旬阳职业农民系列报道之三:大山脚下新农场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6日09时02分作者:杨应郡来源:

——旬阳县职业农民产业带头人   袁修龙

旬阳县三江工贸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旬阳县隆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旬阳县政协委员、旬阳县人大代表、“六好政协委员”、“新长征突击手”、“旬阳十佳青年”、“市劳动模范”、“省级劳动模范”,闻名遐迩的农民企业家——袁修龙。

踏入农场见到他时,正在葡萄园里忙碌着。生于解放初的老袁一直和土地特别亲,有着一颗农业梦。上世纪八十年代,就曾以大兴农田水利建设“修田造地能手”而闻名。2000年,五十多岁的老袁名利双收又选择了再创业,注册成立“隆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开始在土地上“耕种”自己的农场梦。

创业之路

上世纪九十年代,为家乡农村建设创造出令人瞩目的成绩,被中央电视台一套“金土地”栏目探访并播出。他的做法“山坡林园化、山间梯地化、沟底水利化”,做到“水不下山、土不出沟、肥不外流”,被当年的安康地委书记谭俊琪称为“农、林、牧、渔齐头并进,工、商、运、副全面发展的典型”。新世纪十年转战建筑业,建设了一个新双河集市,无偿出资建校、修路,一系列荣誉光环接踵而来,见证了其创业的辉煌,也浸透他十余年创业之劳苦辛酸。当第十个中央一号文件到来,他心中的土地情节再次被激发,实现“农场梦”的时机成熟了。201010月,“隆科”生态种植专业合作社应运而生,一个集设施蔬菜、生猪养殖、水产养殖、特色林果、园林绿化、油料加工等为一体的综合性生态农业园区就此诞生。

农场蓝图

一期租赁土地1200亩,种植无公害蔬菜500亩,园林育苗500亩,水产养殖200亩,建设镀锌钢管大棚120个,日光温室20个,特色水产、莲藕种植150亩,建起一个2000立方米蓄水窖、容积3000立方米沼液储存池和园区生活区工程,累计投资3000多万元,是旬阳县名副其实的“一号农场”,被市政府授予市级示范园区。现在,老袁正为二期工程努力,到2015年,园区将建成设施大棚500个,连栋自动化温控大棚6000平方米,日光温室75个,水生蔬菜260亩;稀有瓜果200亩;水产养殖300亩;万头养猪场1个;大型沼气池1口;核心园区占地面积1178亩;实现现代化农业发展模式,走循环生态种植之路,年出产蔬菜6000吨、稀有瓜果100吨、水产50吨、商品猪10000头,产值达到3000万元。发展壮大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农业生产规模,带动区域农业产业建设,建成5000亩的优质稻、油种植基地。建成日产100-120吨的大米、玉米、粮油精细加工厂;建成林果基地1200亩,发展林下养鸡10万只。注册“隆科绿园”商标,努力塑造品牌,并建立完善的现代经营和销售体系。老袁打算,到2018年,三期工程继续扩大规模和经营范围,创建陕南一流的生态移民生活小区,建成大型生活小区,实现移居200户高山移民、100户当地居民入园的目标。

梦的传承

农场走过了三年,月月年年都发生着惊喜的变化,不变的是老袁的梦已伸手可见,可他说:“梦,近在眼前、远在天边”。三年时间,一大批人为了农场的建设,付出了劳动,学到了科学技术,是梦的见证者。但老袁要寻找梦的继承者,培养出一大批去实现农场梦的年轻人。移民工程是他传承农场梦的又一个起点,不光能让大山深入的农户搬下来,还要有收入、迅速奔小康。一人富不算富,大家富才真正富是老袁的理念。带领园区移民实现更为和谐的幸福感,成为职业的种地人。千人生活小区实现老人园区所养、少年园区所学、青年园区就业、中年以园区为职业。老袁在行动,旬阳农业人在行动。

没有惊世骇俗的创举,只有默默耕耘,这就是一位极其普通的农民,一位致力于发展现代园区的职业农民;这就是旬阳县第七届政协委员、旬阳县第十七届人大代表——袁修龙。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