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旬阳农机手职业农民代表 张友智
留着平头,体型黑瘦,憨厚朴实,见人总是爱笑的庄稼汉子张友智,是一位普普通通、地地道道的农机人,家住双河镇谢家村,现年40岁,自幼便对农业机械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十多年的打拼和不懈努力,凭着吃苦耐劳、永不服输的创业精神,成就了一条农机致富路。
踌躇满志 厚积薄发
张友智出生在一个民办教师家庭,家中兄妹二人,父亲是一位民办老师,家里的农活,全靠母亲来打理,勤快、懂事的他小就对家庭很负责任,由于家境贫寒,初中毕业后,他便在家里干了整整三年农活。这三年的生活让他感触特深,农村地里的活太苦太累,如何能改变农村现在的耕作模式?如何让农业更快地向现代化发展?·······刻苦爱钻研的张友智从电视、杂志、农机报刊上学习、了解有关农业机械方面的信息和技术。97年9月份购买了一台丰收180带斗四轮拖拉机,既可以跑运输又可以拉庄稼,一年下来的收入比父亲的工资还高几倍,看到自己的第一桶金,心里乐开了花。2001年秋,在农机局组织的农机现场会上,张友智又发现了更好的商机,深深感到农业机械化在农业生产中的巨大潜力。于是,找到农机工作人员详细咨询所演示的机械性能、用途、操作原理及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等。雄心壮志的他准备大干一场,来铸就了自己现代农业机械化的梦想。从2002年开始,张友智先后购买了两行小型自走式稻麦联合收割机,四行乘坐式稻麦联合收割机、手扶151拖拉机,微耕机、轮式小型挖掘机、、、、、、他家的院落就像一个农机展览馆、大大小小的农机具样样俱全。就这样他开始了农机服务经营的艰辛历程,也开始了他的农机致富路。一开始他的活也不是很多,许多人对他的农机作业技术不是很放心,甚至觉得他太年轻肯定技术不怎么样。看到大家的疑虑,张友智暗下决心经过不懈努力,一个春播耕、种下来,作业面积达1000余亩,一年的纯收入达11万元以上,农户对他的技术和人品得到了肯定,他在群众里也渐渐有了名气。
辛勤耕耘 服务乡亲
张友智的热心肠在农机户中也是有口皆碑的。村民看到他捣鼓农机赚了钱,心里痒痒的,也想干农机发家致富,但是苦于缺少资金、信息和技术。张友智及时伸出援手,帮助大家制定了详细的致富计划。在他的引领下,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张友智的农机作业队中,他们居住的谢家村也成了远近闻名的农机村。随着山区农业发展现状,能够实现生产全程机械化在我县目前只有水稻生产方面可以实施全程机械化作业,为破解我县水稻机插这一瓶颈,张友智挖空心思,通过网络、农业频道专题篇联系农机推广部门,深入安康、汉中实地考察、学习,投资12万元,引进水田耕整机、四行水稻插秧机、精播器等,成功地完成水稻机插育苗技术,并邀请水稻机插专家和农机推广技术人员,现场讲解,实施机插,成功地实现了旬阳多年水稻机插的梦想。当年实施水稻机插面积43亩,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了经济效益,为机插农户平均每亩降低300元耕种费用,为水稻的全程机械化生产提质、增效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得到了广大农户的认可和高度称赞。
立足实地 展望未来
多年来从事农业机械化生产,在党的富民政策扶持下,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凭借着对农业机械化的坚定信心及辛勤的努力,张友智以其精湛的技术和优质服务,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带动了当地农户发家致富。随着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号角吹响,张友智作为我县职业农民农机手的佼佼者,在基层农机开辟出依靠农机创业的新路子。他也深刻意识到:农机要想发展,经营者要想挣钱,必须要联合起来“抱成一团”,才能提高战斗力,提高抵御市场风险和竞争的能力。下一步,张友智将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拓展作业市场、对原有的农机具进行技术改造,提高作业队员的经济效益。一路风雨、一路歌。经过11年的艰苦奋斗,张友智感触最深的是党的惠农政策让他越干越有劲,农机服务使他的农机致富路越走越宽广,他将带领更多的群众走上致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