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旬阳县甘溪镇施家坡村职业农民 施金婵
施金婵,中共党员,1968年出生,1988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2005年以高票当选为施家坡村村文书,2008又以高票当选为施家坡村党支部书记。施金蝉扛起了改变全村落后面貌的重任,也以事实向老百姓证明了她的实力和没有辜负百姓对她的信任和重托。
作为一女人,施金婵的成功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经过了 “二十年磨一剑”的艰辛。1988年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看到种植烟草的收入好于其它经济作物,第二年就做了全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种植了4亩烤烟,当年实现收入1000元,成了村里屈指可数的“能人”。1989年,由于施金蝉种植烤烟的成功,吸引了村里几个胆大的年轻人,也跟着她学习种植烤烟,在施金婵带领下,施家坡村种植烤烟的农户如雨后春笋般蓬勃兴起。好景不长,在进入九十年代中期,由于烤烟在当时还属于新鲜事物,要求种植与烘烤技术水平较高,烤烟市场管理混乱,烟农对于烟草种植技术存在缺陷,收入水平不高,挫败了大多数烟农种植烟草的信心,好多人外出务工,然而她并没有放弃,坚持种植,随着时间推移,进入21世纪初,施金婵响应政府号召,利用多年种植烟草摸索的经验帮助烟农改进种烟技术和烘烤炉装置,争取烟路、烟水配套项目扶持,提高烟农种植烟草的积极性,随着烤烟收入的不断提高,又吸引了不少有头脑的农民加入烤烟队伍。但是当时的施家坡村,交通闭塞,基础设施经济薄弱,是远近出了名的落后村。影响村民发展烟草的决心,尤其是卖烟难,每逢卖烟,必须倒运几次才能运往烟站,过河需经过100多米的吊桥,人走在吊桥上,桥身摇摆不定,使人担惊受怕。2008年她上任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修桥”,架桥是全村千余群众梦寐以求的期盼。
上任伊始,施金婵把改善基础设施条件作为自己的履职诺言,通过努力争取,多方筹资,
从2008年以来,在她的带领下,利用五年时间先后建成了施家坡大桥、村级标准化活动室、
对于未来,她信心百倍,基础设施将不断完善,村民日子过的更加红红火火,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减少城乡差别,让施家坡村过上城里人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