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政策,才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排山倒海的执行力,才不会出现一个接一个、一堆连一堆的矛盾,才会赢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赞同和掌声,我们的干部也才能从‘两难’中解脱出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以此实现价值,得到快乐,找到自己的人生坐标。”岚皋县堰门镇党委、政府在群众路线教育调研报告中这样写道。
堰门镇位于岚皋西部,洞河东岸,距县城50公里,与紫阳县洄水镇隔河相望。全镇地形狭长,人口10035人。近年来,该镇坚持群众路线抓产业发展,不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开创出群众得实惠、干部得民心的良好局面。
因地制宜,发展哪样群众说了算
站在中武村杨家梁上看去,堰门镇的山山沟沟犹如一把撒开的折扇,属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靠种庄稼致富,行不通。怎么办?唯有发展特色产业。然而,这个由原八一、七一、堰门、长春四个乡合并的镇,耕地却很少,海拔落差也大。13个村常用耕地1.8万亩,最低海拔331米,最高达1790米,正如群众所说“上齐万人寨,下至汉江河”。
海拔、土壤、光照,是不得不考虑的三要素。“一种产业不可能全覆盖,只靠耕地不可能再突破,必须扩大发展空间,科学利用资源。”镇党委书记陈双说:“产业可以做到耕地上,也可以做到林地中,可以做在地上,还可以做下水里,做上空中,可以做在低山,也可以做上中山、高山。”
按照这个思路,堰门镇根据群众种养基础、气候条件、自然资源、技术保障和市场需求,确定烤烟、魔芋、蚕桑、畜牧、水产、泡桐、蜂蜜等产业为重点扶持对象,出台了区域规划、单项规划、实施方案、考核办法,并附上生长条件、技术要领和市场信息,编印成册供群众选择。
政府提供“产业菜单”,发展什么不发展什么,群众说了算,各产区既相对独立又叠加互补。比如,烤烟最适宜600—1000米,而这个海拔同样适宜魔芋生长,不同的是烤烟适合种在阳坡,而魔芋更适合林下或偏阴的地方。与此同时,镇上确定5个百亩烤烟示范园、5个千亩泡桐示范园、1个千亩蚕桑示范园和2个千头场建设,进行重点培育。
全力帮扶,把既定的产业做成功
正午,火辣辣的太阳炙烤着大地。7月15日,刚下村回来吃过午饭的镇农业站长、隆兴村包村干部冯丹,抬头望了望白花花的太阳,突然意识到不对:老李的烟怕是有问题!骑上摩托车就走。15分钟后,李忠武屋后的山林中,便传来了这熟悉的摩托车突突声,越来越近,越来越清晰。李忠武说,也不知道这是冯站长第几十次来了,反正今天是第二次,这镇上干部真的没话说,简直比我们本人都专心。
原来,这天是老李的烟定色,必须使烟炉恒温42度,要是稍不注意,火力过弱或过猛,这烟不是烤青了就是熏黑了,足半年的心血就要打水漂,所以他硬是不放心。镇长余林告诉笔者,这几天,全镇13名包村干部、4名技术员及挂联领导,都蹲在村上,守在炉旁,确保烘烤不出闪失。实际上,岂止是烘烤,从调地、筹钱、改电、建炉、假植、起垄、移栽、除草、防虫、销售,又哪个环节不是这样? 除了发展烤烟,种魔芋、栽泡桐、兴桑喂蚕、养鸡鸭羊鱼,甚至开商店、跑运输、办企业、搞个体.....只要群众能发家致富的产业,镇上都有扶持政策和人员,从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到资金、技术、市场等各个环节,从头帮到底。同时,大力发展订单农业,确保农民利益不受伤害。
据了解,该镇已建成种植、养殖、特色林果、富硒茶饮产业园13个,总规模9400亩,总投资200万元,其中政府争取专项补助100万元,整合项目资金20万元,帮助筹借30万元,干部无偿捐助10万元,农户仅自筹40万元,累计为农户修建烤烟路24公里,流转林地耕地15000余亩。
群众受益,让产业发展势不可挡
家住瑞金村四组、今年46岁的揭明寿,妻子因病痴傻多年,10岁的女儿在镇中心小学寄读。多年来,一直苦于没有较稳定可观的收入来源,一家人艰难的度日。两年前,镇村发动兴烤烟,给他调土地、找资金、管技术,种烟20亩,让这个能吃苦耐劳的汉子,两年净赚六万元。他说,今年种了40亩,烟很好,赚五、六万块钱没问题,由于今年存在新开荒和新建炉子,所以花费大,明年少了这两项投入,照今年的行情和烟的势头,挣个六、七万块没问题。
村民们眼热了,连揭明寿这么老实巴交的都能挣到钱,这烟种得,纷纷要求种烤烟。三年过去了,群众也真正走出了曾经“号召啥亏啥”的阴影,这种科学的、理性的、和谐的发展才真算对了头。有位老支书说得好,只要农民有赚头,群众自会挖空心思要搞,还需要干部苦口婆心吗?干群关系能不好吗?干部下村还会那么“头疼”吗?
正如老支书所言。胜过打工的农村产业,正吸引堰门镇越来越多的年轻人返乡创业。1982年出生的湖北女子刘金芝,跟随丈夫在一心村种了三年烤烟,用她自己的话说:比打工踏实有劲多了。隆兴村卢修登、何向春,分别是1985和1986年生人,靠种烟、养蜂,每年赚上十万元。这种办家庭农场、当职业农民的成就感,正在堰门镇燎原。
据悉,该镇今年已发展烤烟2000亩,预计可产出烟叶180吨,综合产值500万元,烟农人均增收5000元,实现利税100万元。同时,春蚕发种2500张、产茧100吨、产值500万元,栽植泡桐1.5万亩,种植魔芋2500亩,发展中药材1000亩,网箱养鱼78箱,饲养生猪2.8万头、山羊1.2只、家禽29.5万羽,预计全年山林经济总产值达 到500万元,带动农民人均增收500元。
只有群众得实惠,干部才能得民心。堰门镇,正大步流星,走在了产业发展应有的道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