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下,走进汉阴县月河现代农业园区,可以感受到现代农业发展的强劲势头,设施蔬菜长势喜人、苗木花卉争鲜斗艳、富硒农产品加工热火朝天……到处都是一派生机盎然的新景象。
目前,汉阴县已建成省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6个,县级9个,现代农业园区建设面积累计达5.5万亩,占全县常用耕地面积的15.8%。通过聚集生产要素、育强建设主体、引进高新科技、创新发展模式等有效措施,强力推进了园区建设,截至目前,入园企业达39家,专业合作组织17个,2013年新增投资1.82亿元,引进新品种43个,新技术48项,新申请有机产品认证7个,招商引资1.1亿,园区内农业总产值达到5.16亿元,园区内农民人均纯收入预计达10500元,带动5921户农民家庭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及基地建设,培育职业农民及产业工人6213人,培育示范性家庭农场25个。
为建好汉阴县月河现代农业园区,该县县委、县政府在《月河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建设总体规划》的基础上,根据月河川道不同的区域优势,因地制宜,优化布局了城关镇循环农业、涧池镇设施蔬菜、平梁镇苗木花卉、蒲溪镇富硒农产品加工、双乳镇生态种养五大功能区。
倡导循环经济模式,有效把汉阴县的主导产业链接起来。通过引进有机肥厂,把食用菌、畜禽养殖的废弃物充分利用,生成生物有机肥,解决有机水稻、蔬菜、莲藕茶叶、魔芋等作物的肥源,不仅解决了食用菌和养殖废弃物环境污染,也增加了两个产业的经济效益。在各园区普遍推行“企业做两端,农户做中间”的运营模式。2013年,五一、紫云园区推行“园区+家庭农场+种养大户”的建设模式,建成11个食用菌示范基地及3个蔬菜种植基地;双乳、新华、兴利园区采取“龙头企业+合作社+种养大户”的利益链接机制,分别发展莲藕、水稻、红薯订单生产基地3万余亩。引导各园区进行资源整合,形成优势互补的横向联合,建立了以绿硒公司为主的通过超市和自营门店销售的零售经营平台;以民康公司为主的通过西安、成都批发市场的农产品批发销售平台;以秦园公司及大学生创业协会为主的电子商务及食品深加工的外贸销售平台。
汉阴县推行“大园区、多业主”的园区建设机制,把园区建设与家庭农场的培育、职业农民的培养有机地结合起来。并把家庭农场作为园区基地建设的强力推手,通过出台《汉阴县加快培育家庭农场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家庭农场的认定标准及扶持办法,使这一新型经营主体成为产业规模快速扩张的主力军。
2013年,汉阴县共整合涉农部门项目资金3680余万元,全部投入到农业园区的基础设施配套和产业建设中。在注重吸引外资的同时,汉阴县也鼓励本地工商资本向园区投入,目前在建的25个示范性家庭农场均为本地工商资本投资建设。紧依科技进步,推动产业升级。与陕西师大生命科学院进行富硒资源利用与开发,县上5个园区企业成为富硒产品研发中心的课题研究对接单位,与中科院陕西微生物研究所进行技术合作,使杏鲍菇产量与品质有了质的飞跃。近两年,通过园区的技术转化,成效最为明显的是食用菌和莲藕产业,食用菌接种成活率由原来的不足60%提高到了95%以上,莲藕的忌连作技术及开挖成本过高问题得到了彻底解决。
连环招破解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资金、土地、人才问题。充分利用财信担保、小额贷款、动产抵押贷款等途径解决融资问题,通过切块项目,进行招商引资,吸引更多民间资本投入到园区建设。县政府每年预算一定的土地流转储备金,用于土地流转储备,保障园区建设用地。推行订单生产,引导农户参与园区建设。整合各单位技术干部、退居二线的科级领导和退休专家建立人才库,进驻园区进行帮扶。建立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储备金制度,县财政每年初预算500万元的专项资金作为农业园区科技创新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降低园区科技创新投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