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3日,农业部组织召开2016年第二次农产品地理标志专家评审大会,备受关注的旬阳拐枣通过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本次全国参加评审的农产品涉及粮食、果品、药材、茶叶类等共43个产品。评审专家还品鉴了旬阳拐枣系列产品,给予了高度评价。
旬阳拐枣不仅是旬阳首个申请登记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也是首个受到国家保护的地方特产,通过认证,将提升旬阳拐枣产品知名度和市场认知度,为旬阳拐枣产品的深度开发和广阔的市场前景奠定了基础。
我国对农产品地理标志实行登记制度,经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受法律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的主要作用是保护地方特色农产品品牌。地理标志和农产品结合,使当地名特优农产品贴上区域标签,就可以充分发挥区域资源的相对优势,调整优化农业结构,形成拳头产品,利用农产品区域性特色和优势,形成响亮的品牌。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可以提高农产品知名度,形成品牌效应,提高产品附加值,带动经济效益的提高。今后旬阳拐枣的生产经营者向登记证书持有人申请后就可在农产品或农产品包装物上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并可以使用登记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进行宣传和参加展览、展示及展销活动。
旬阳地处秦巴腹地,山峦起伏,河谷纵横,属北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独特的自然环境适宜拐枣生长,旬阳拐枣品质优良,果个大、汁液多、味香甜,具有极高的医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其果实、叶子、更梗、种子及根等均可入药,含有18种人体必须的氨基酸,还富含铁、磷、钙、铜等微量元素和一些生物碱,是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旬阳拐枣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划定保护范围为旬阳县21个镇305个行政村,区域保护面积13.1万亩。现有生产面积6万亩,年产量万吨以上。
拐枣作为抗癌、解酒、护肝、降脂等保健品的主要加工原材料,旬阳拐枣大量出口韩国、日本、朝鲜等国,已创出特色品牌。立足拐枣这一特色资源,不断加强技术研发,相继开发了“康硒”拐枣醋、“太极缘”拐枣饮料、“拐枣王” 拐枣酒等系列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