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汉滨:开启新时代汉滨农业发展新征程

发布时间:2018年03月01日09时59分作者:周濬来源:

又一个春天来临,又一段征程开启。

回顾2017年,是汉滨农业迈上崭新台阶的一年,粮食总产保持稳定,畜牧、蔬菜、魔芋等主导产业加快转型升级,现代农业园区蓬勃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带动明显,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三变”改革基础不断夯实,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通过验收,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11元,较上年增长9.5%,农业经济稳中向好。

进入全面小康决胜期的汉滨农业,将以怎样的新举措落实党的十九大、省市农业工作会议、区委十五届六次会议和区“两会”精神,开启新时代汉滨农业发展的新征程。

在2月28日召开的汉滨区农业工作会议上,汉滨区农业局就2018年产业脱贫重点工作、重点产业专门成立了12个领导小组(工作组),细化任务,明确责任,对2017年度产业脱贫先进单位和先进个人进行了通报表彰,区农技中心、晏坝镇、早阳镇作了经验交流。

站在新的起点上,汉滨农业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以实打实的举措,向着乡村振兴的宏伟目标进军。

以创新的思维抓好管理服务

把支部建在产业链上。特设汉滨区现代农业园区办党总支,省市级园区特设党支部,创新“支部+支部+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帮扶模式,第一批特设15个党支部。

把社会力量聚集到产业发展上。成立汉滨区职业农民协会,下设18个产业协会,发挥各自优势和特长,实现资源共享、合作经营、三产融合,抱团进入大市场。

把培训课堂设在田间地头上。强化技术帮扶,把产业技术服务送到贫困村,送到贫困户家中。创建贫困户培训园区,组织贫困户集中体验,实地操作,手把手传授致富技术。

设立汉滨区农产品策划公司。对全区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的农产品进行命名、包装设计、注册商标、三品一标认定、品牌营销以及信息化建设,使汉滨农产品走出大山,进入大城市。

制定全区6条产业线路图。以线路布产业,打造亮点,突出闪光点。围绕畜牧、魔芋、蔬菜、茶叶、核桃五大主导产业打造“一条河”“ 一条沟”“一条梁”的集中产业带。

以龙头企业带动做大做强主导产业

以阳晨生猪产业联盟为龙头,大力发展畜牧产业。按照“猪沼园”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新建航母级示范园8个,市级示范园10个,区级示范园15个,林下循环示范园20个。对贫困村、贫困户建园优先扶持。

以人民电器集团、秦东魔芋为龙头,大力发展魔芋产业。建设茨沟片区、中原片区、双龙片区、洪山片区、早阳片区五大魔芋基地和五里镇白马石魔芋现代农业园区一个亮点,建成市级示范园3个,区级示范园5个,魔芋面积达到12万亩以上。

以福乐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大力发展蔬菜产业。在贫困村新发展3万亩露地蔬菜,每个贫困户发展2—3亩,实行统一管理、统一收购。

以田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为龙头,大力发展有机大米。以20万吨有机肥加工厂为纽带,推进种养循环,新建1.5万亩富硒水稻基地,打造“田娘”牌富硒有机大米,通过公司包装和农业部门检测,出口日本。

以百盛食用菌现代农业园区为龙头,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抓住省上对陕南食用菌重点扶持机遇,大力发展食用菌、金银花、黄花菜、中药材、马铃薯、养蜂等特色小众产业。

创新建设脱贫园区。在茨沟镇佛爷岩村建设蔬菜脱贫园区,在红岩村建设食用菌脱贫园区,每户一个大棚,打造育苗、收购、销售等全产业链示范村,为2018年省市产业脱贫现场会打好基础。

以“三变”改革培育壮大农村集体经济

全面推进清产核资。区级组织实施、镇办审查验收、村为主体自查、群众民主参与,以行政村为单位,对农村集体资产进行清理核查,摸清资产底数,明晰产权归属,纳入信息平台管理。

抓好“三变”改革试点,以脱贫攻坚退出村为重点,突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精准制导,分类推进,推动“三变”改革由试点村向面上推进。引导财政资金向农村集体经济注资,盘活用好集体资产资源。

建立汉滨区产权交易中心。探索“两权”抵押融资办法,推进以土地为主的资源市场化配置。鼓励和引导新型经营主体实行土地托管、产业托管、股份合作、代耕代种,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