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之计在于春,人勤春更早。春天虽是花的季节,然而金川镇的“产业之花”却更显俏丽!该镇4个村均为贫困村,其中老庄村为深度贫困村,面对今年小川、兴隆、黄金3个村均要实现脱贫退出的艰巨任务,该镇党委书记康厚谊说:“脱贫攻坚是当前最大的政治任务。我们将立足各村村情,以发展农业产业为抓手,勇于拼搏,敢于担当,奋战脱贫攻坚”。
为全面完成年度脱贫任务,该镇按照“三色管理”要求,逐组研判如何搞好产业发展、就业增收、基础设施,逐户研判脱贫存在的突出问题,逐户制定了更有针对性的措施,逐个项目落实了包抓领导,对工作落实情况定期督查,确保脱贫任务毫不放松、存在问题毫不马虎、脱贫效果毫不打折。目前,各村分组召开群众会二轮次20余场次,印发明白纸1000余份,宣讲脱贫攻坚政策,动员群众发展产业、自主脱贫。
春季产业示范点建设快速推进,老庄村中药材种植示范基地已种植天麻、猪苓6万窝;兴隆村核桃示范基地已栽植核桃500亩,发展订单丹参50亩;小川村板栗科管示范基地已完成刷白、扩盘、修枝等科管动作,目前正在施肥;小川村丹参种植示范基地已流转12户农户50亩土地集中示范栽种丹参,带动40余户农户发展丹参100亩;黄金村150亩板栗魔芋套种示范基地已完成刷白,正在除草和施肥,发展林下魔芋种植100亩。在示范基地带动下,目前全镇种植天麻、猪苓9万多窝,养猪3000余头,种植魔芋1000余亩,实施板栗科管1.5万亩,自发组织务工1000余人,落实订单丹参250亩、袋料木耳20万袋。“天麻猪苓是宁陕县的地理标志产品,也一直是我们村的脱贫致富的主打产品,全村有30多个中药材种植大户,去年光烘干机就买了31台,全村50多万斤天麻与猪苓去年卖了500多万元,户均收入3万多元。”老庄村盛弟明支书自豪的介绍道。
中蜂养殖是一个门槛低、投资小、见效快的朝阳产业。有的农户由于缺乏技术,养殖成活率或出糖率不高;有的农户一直都有养蜂的计划,但由于信心不足,迟迟没有行动。为扩大当地中蜂养殖规模,尽快提高现有农户中蜂养殖科学化水平,增强和调动农户养蜂的积极性,4月16日至17日,负责包帮该镇的县级领导政协主席吴大芒邀请浙江江山市恒亮蜂产品股份有限公司到金川镇小川村开展中蜂养殖技术培训。县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与村组协商,安排技术人员与贫困户结对帮扶,携手经营“甜蜜的事业”。
“我们村人人捡橡子,户户点橡子。金川镇板栗名声在外,好东西不愁销路,产品供不应求,去年板栗卖了60多吨,黄丝菌、羊肚菌每年可以捡10几吨,天麻猪苓栽了8.5万窝,村民发展产业尝到了甜头,我们村拥有家用车辆的就有33户。”兴隆村支书朱润霞高兴的指着对面科管板栗和核桃园说。该镇按照制定的《金川镇中药材产业奖补办法(试行)》及《金川镇“五职”领导包抓示范点建设实施方案》,多方激励发展产业,促进农村“三变”改革。目前,初步确定引进核桃科管龙头企业1家、发动镇内5家经济组织参与“三变”改革。“我们小川村依托金川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和凤川养殖合作社,发展丹参订单种植、生态养殖等产业,‘胡三猪’已成为全县小有名气的生猪品牌。”高级职业农民小川村支书胡理楷引以为傲的说;兴隆村依托和平种养合作社新建核桃园500亩、林下种植订单丹参50亩;老庄村依托宁陕绿野公司实施核桃科管2000亩、秦丰中药材合作社发展天麻10万窝;黄金村依托凤华公司带动贫困户开展板栗初加工,主要采取土地流转入股、劳务折资入股、农户代管代养入股等方式参与“三变”改革。目前,4个村均完成了清产核资工作。广大老百姓正在沐浴着改革春风,分享着改革红利。
2018年该镇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优势,果、菌、药、畜四大主导产业齐头并进,取得了春季产业发展开门红,为奋力实现脱贫任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