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有效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切实发挥农业产业长效带贫益贫作用,按照“三个一”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新模式要求。汉阴县农业农村局高度重视村级产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工作,抽调县产业办、县农经站干部组成督导组,巡回到全县各镇、村进行培训指导,通过宣传政府协调金融部门,统筹产业扶贫资金担保,放大产业贷款及贴息等政策,动员镇村干部和农户抢抓产业扶贫机遇,规范合作组建流程、选准产业发展、做大做强做优产业,确保“三个一”扶贫机制早日见实效。
督导组到村后,深入落实良种良法、高度组织化和集约化模式、党支部+合作社“三个全覆盖”要求,按照“党支部引领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产业走、农民跟着合作社走”的思路,坚持管用有效的原则,扎扎实实规范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实现党支部与农民专业合作社深度融合,切实提高组织化程度,带动贫困群众通过产业发展稳定增收、如期脱贫。
针对合作社普遍存在示范带动不强、档案管理不规范、与入社群众利益联结不紧密等问题。提出培训示范典型、加强培训指导、完善财务管理、加大金融支持、用活信贷政策等五点工作要求。除此之外,在督导的指导下合作社建立完善与成员利益分配合同协议的备案管理制度,使合作社及入社成员对入社情况及利益分配等情况做到“个个清”。
为解决合作社发展不规范,“空壳社”现象突出,督导组将合作社发展类型划分为规范、运行一般、“空壳社”三个梯次,通过实施“三个一批”(村级党支部引领示范一批、规范带动一批、注销整改一批),进一步强化指导,实行分类管理、精准施策。其中,针对运行一般、但管理不够规范的农民专业合作社,按照对照标准进行重点规范指导,经指导后仍不能发挥作用的,采取“就地卧倒”的办法进行处理,不再将其作为政府支持的对象,不列入全县农民专业合作社大数据平台管理。这可以帮助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自我认识,破除部分合作社理事长的“等、靠、要”惰性思想,使之充分认识到政府对合作社的扶持力度是有条件的,从而促使合作社积极的去拓展发展思路,探索发展新模式和新机制。
截止5月10日,在县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引领下,我县建成村集体产业专业合作社63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