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汛以来,我市先后遭遇六轮强降雨天气过程,引发多起暴雨洪涝和泥石流灾害,特别是8月19至22日大暴雨来势猛、速度快、强度大,导致各县区不同程度受灾,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遭受极大损失,农作物、畜禽渔业生产和基本农田、圈舍大棚等农业基础设施毁损严重。
据县区初步统计,8月1日以来全市农作物成灾面积5.38万亩,其中粮食成灾面积3.9万亩,经济作物成灾1.47万亩,设施农业受损1.47万亩,水毁田块1.24万亩。特别是本轮强降雨导致4.48万亩农作物成灾,其中粮食作物成灾面积3.03万亩、经济作物成灾面积1.45万亩,水毁田块1.2万亩;全市有195个养殖场户受灾,有40栋圈舍6778平方米受损,死亡家畜1264头、家禽7364羽;有63个渔业养殖场受灾、冲毁鱼塘59个、死亡鱼4.72万公斤、冲跑鱼64.84万公斤,畜禽渔业损失8324万元,预计全市农业经济总体损失为26957万元。
今年以来,各级农业农村部门高度重视防灾减灾工作,提早安排部署汛期防灾减灾工作,着重在“防”和“减”上下功夫,先后印发了《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切实做好农业防灾减灾工作的通知》《安康市农业防灾减灾工作方案》《安康市种植业防灾减灾保丰收预案》等安排部署文件,建立完善纵向到底的市、县、镇、村信息传递机制和防灾减灾工作体制,实现了农业防灾减灾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落实;及时发布传送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和应对措施到村组、农户和农业经营主体,指导各地提前做好防范工作。每轮强降雨灾情发生后,各级农业部门迅速组织人员开展灾情统计、灾害理赔勘查,组织农业技术干部深入重点灾区,指导开展灾后生产自救,加大在田作物(渔畜禽)恢复和复耕抢种,积极向省厅汇报受灾情况争取支持,努力将灾害损失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