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产业园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是推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安康市坚持“有边界、无围墙”的开门建园理念,大力实施“百园航母、千园提升、村村覆盖”工程,扎实推进国、省、市、县现代农业园区“四级联创”,着力做大茶叶、生猪、魔芋、渔业、核桃五大主导产业,形成了一批集中度高、规模大、效益好的多元化优质产业园,为拉动经济增长、助力乡村振兴凝聚了新动能。
坚持特色建园,做强产业基地。产业兴,百业兴。该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立足资源禀赋,以“百园航母”为重点,打造了一批以生猪、茶叶、魔芋、核桃、生态渔业五大产业为主的产业基地,引领全市产业发展;以“千园提升”为抓手,坚持数量增长和质量提升并举,持续加强市、县级现代农业园区创建认定,扩大产业规模,推动产业集聚,助力产业振兴。同时,以易地搬迁安置点产业园建设为着力点,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助推搬迁群众就业增收,为巩固脱贫成果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奠定产业基础。截至目前,全市建设各类园区1346个,其中省级现代农业园区36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6个,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30个,全市1364个易地搬迁安置点已配套产业园893个。
坚持绿色建园,做响农业品牌。品牌响,“钱途”广。该市始终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和品牌强农战略,结合主导产业,建设区域公用品牌、企业品牌、产品品牌“三位一体”品牌体系,提升安康农业品牌知名度;围绕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创建无公害、有机、绿色农产品品牌和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安康农产品质量;参加各类农展会、博览会和展销会,提升农产品市场影响力。截至目前,“安康富硒茶”品牌价值达35.16亿,位居全国20强,陕西第一;安康汉水鱼注册为集体商标,成为陕西首个水产品区域品牌;先后培育安康魔芋、安康猪肉、安康核桃等国家名特优新农产品17个,认证绿色食品51个、有机农产品67个、地理标志农产品18个,国家级区域公用品牌4个、省级1个。
坚持活力建园,做实经营主体。主体活则园区兴。该市坚持“内育外引”相结合,抓好主体培育,增强农业园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一方面,围绕市政府印发的“十百千万”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聚力培育一批国家级、省级、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建设农业园区;另一方面,加大农业招大引强力度,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市场联结紧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与园区建设,构建流转土地得租金、参与务工得佣金、集体分红得股金、信贷支持得本金、学习交流得真经的联农带农机制,带动农户从小市场汇入大流通,打造示范带动力强的活力园区。目前,已吸引500余家龙头企业、300余家农民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入驻园区,带动农户26万人。
坚持智慧建园,做优服务支撑。科技是园区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该市积极探索“互联网+园区”有效应用模式,突出农业技术组装集成、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及现代农业生产示范,深化与中国农科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重点科研院校合作,推进“产学研用”落地园区,开展技术集成、产品研发和品牌培育;搭建人才支持平台,采取技术入股、人才引进等方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和关键技术研发,增强园区科技创新发展能力,着力构建园区“一体化”科技与人才支撑体系。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先后与128家科研院所开展技术攻关合作,聘请技术专家700余人,累计引进新品种1849个、新技术1020个,自主培育新品种48个、研发新技术85项,培训职业农民29万余人次。
坚持开放建园,做好融合文章。按照“种养农业建基地、产业农业深加工、休闲农业观光游”三产融合发展思路,将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与产业链链长制工作相结合,推进初级加工、精深加工、主食加工、综合利用等多元发展,纵向拉长农业产业链,横向拓展农业多功能,打造协同一体发展的开放园区。同时,充分发挥安康绿水青山、田园风光、乡土文化等资源优势,发展休闲度假、旅游观光、农耕体验等新业态,让园区变景区、产品变礼品、农民变股民。石泉县明星现代农业园区坚持“农旅融合”让明星村走上了“明星路”,白河县天宝现代农业园区打造了“山上建园区、山下建社区、农民变工人”天宝样板……据不完全统计,全市以明星、天宝等为代表的一二三产业融合园区有50余个,有效拓宽了乡村振兴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