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全市农机化工作坚持以服务“三农”为宗旨,以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增绿”为目标,积极探索创新,狠抓工作落实,不断提高农机装备水平、社会化服务水平、安全监管水平,积极推进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全市农机化工作取得显著成效。
农机化发展指标超额完成。全市农机总动力达到231.2万千瓦,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率39.1%,水稻、小麦、玉米、油菜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为65.51%、48.2%、40.08/%、32.88%。较2020年增加了1.16%、1.67%、38.4%、2.56%。超额完成了省市下达的目标任务。
农机经营主体培育卓有成效。 深入开展“市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建设项目,通过重点培育,安康市宏盛惠民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旬阳市利民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市级现代农机专业合作社“五好”标准并顺利通过验收。
农机作业水平稳步提高。在“春耕”“三夏”“三秋”重要农时季节,积极组织机械投入作业,完成机耕330.34千公顷、机播30.55千公顷,机收67.3千公顷,确保粮食丰产丰收和颗粒归仓。
农机操作技术培训深入开展。组织召开全市秋粮机收减损暨秸秆综合利用现场演示培训会和玉米全程机械化演示会。同时,充分利用各类现场会、培训会,通过会内集中讲解、集中学习以及会外分散自学等方式,对农机技术人员开展技能培训工作,全市共培训农机操作人员12000余人(次)。
新机具新技术推广不断深入。围绕稻油、设施蔬菜、畜牧养殖、茶叶等主要粮油作物和特色产业引进推广各类农业新机具6000余台(套),进一步充实和完善了丘陵山区农机化作业的类型,有力的促进我市农机化全程全面、高质高效发展。持续稻油主产县区推广水稻机械化直播和育插秧技术,水稻机械化直播面积1200余亩,水稻机械化育插秧面积2.3万余亩。试验示范水稻、油菜旋翼机直播技术,不断丰富完善水稻全程机械化模式。
“宜机化”改造试点项目顺利实施。依托汉阴县兴汉农机专业合作社,对320余亩农田进行连片宜机化改造,实现了大中型农机具自如进出、转弯、调头、循环作业,提高了土壤保水、保肥能力,有效地破解了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的瓶颈,为丘陵地区农机化发展提供了参考样板。
项目示范实施监管效果显著。采取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的方式,支持平利县规模较大、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的自有茶园茶企建设年产茶100吨的自动化加工生产线3条;依托平利县惠民农机专业合作社组建病虫害统防统治和茶园标准化管理社会化服务组织2个,利用项目资金,采取政府招标采购的方式为社会化服务组织购置农业统防无人机2台、微耕机15台、修剪机20台、山地施肥机2台,培训无人机操作员5名,开展茶园统防统治服务和茶园社会托管服务。通过示范引领,有效推进了茶产业高质高效发展。
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扎实推进。在“三夏”“三秋”农业生产关键时期,积极开展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工作,示范演示油菜机械捡拾收获及秸秆粉碎还田,水稻、油菜联合收获及秸秆粉碎还田,机械旋耕秸秆还田和秸秆揉丝、铡草、制作颗粒饲料(燃料)、打捆包膜等作业,提高秸秆综合利用率。对中心城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问题进行排查,梳理存在的问题,提出整改意见,确保全市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在90%以上。
农机购置补贴政策规范实施。严格按照陕西省农机购置补贴实施方案及有关政策规范实施,认真做好资金测算和分配下达,召开全市农机购置补贴业务培训会,全力抓好政策实施的指导、督促检查、信息公开、违规查处、延伸绩效考核管理等工作,发信息专栏检查通报2次,积极探索优化服务,推广运用手机APP申请办理补贴,保障全市农机购置补贴工作稳步推进。
农机实训基地建设进展顺利。随着拖拉机联合收割机培训许可取消,社会培训机构因无利可图不愿参与,造成我市拖拉机联合收割机驾驶操作培训处于真空状态。我市利用省农机化专项资金,开展农机教育培训基地建设,平利县农发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和安康山地情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已达到承担拖拉机、联合收割机等农机培训条件,通过验收。
农机安全监管水平明显增强。强化农机登记、驾驶员考核发证、农机安全技术检验等农机安全源头管理,扎实开展农机安全宣传教育活动,印制安全宣传彩页4万余份发放至各县(市、区),提高农机经营者和农机手的安全意识,有效管控了农机事故的风险。截至目前,我市未发生较大以上农机安全生产事故。
典型案例总结提炼效果凸显。由我市推介的安康市汉滨区谷丰农机秸秆综合利用农民专业合作社“树立农机化发展理念 推进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陕西省唯一的一个典型案例入选农业农村部农业机械化管理司公布的第三批全国“全程机械化+综合农事服务”服务中心24个典型案例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