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茶飘香,天下安康。”在我市平利、紫阳、汉滨等县区,一眼望不到尽头的茶山比比皆是,每到茶叶采摘季,男女老少涌向茶山采茶。新鲜的茶叶变成各型干茶后,通过发达的物流网络,售卖到全国各地,在袅袅的茶香中,安康富硒茶口碑日甚。
上世纪90年代,时任中国营养学会会长的于若木在考察了紫阳县茶产业之后,欣然题词“紫阳茶富硒、抗癌、色香味俱佳,系茶中珍品”。此后的时光中,于若木又为安康茶再度题词两次,这为安康富硒茶走向全国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时隔20多年后,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宗懋在听取了安康秦汉古茶恢复创新产品科研成果汇报后,亦欣然题词“丝路瑰宝、秦汉古茶”。此前,中国工程院院士刘仲华来到安康,深入了解生产过程后,高度赞扬安康秦汉古茶的独特品质。陈宗懋和刘仲华作为我国仅有的两位茶院士,他们对安康富硒茶高度评价的背后,是安康茶所具有的优良品质,让“安康硒茶”,天下可品。
绿叶对根的情意:富民之路绿色铺就
从一片嫩绿的茶叶,到杯中的缕缕清香,茶叶,凝聚着来自山川原野的自然精粹。
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市约有茶园3万余亩,年产茶叶640吨左右,是“陕青茶”的主产地。彼时的安康茶种植面积并不大,很长一段时间,在全国各地的茶叶主产区,各种名茶如千帆竞秀,安康茶犹如明珠蒙尘,并不显得耀眼夺目。
然而天然富硒的秉性,注定了安康茶不凡的命运。在市委、市政府坚持走现代生态富硒循环发展之路的政策导向下,安康富硒茶迎来了重焕荣光的新机遇,全市由上至下,持续聚力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主体培育、品牌创建、科研创新,为安康茶产业取得长足发展夯实了基础。
按照“品种优良化、建设标准化、发展园区化、设施配套化”思路,全市每年新建和低改茶园5万亩以上;培育出了全省第一个、全国第九个获国家登记的茶树良种“陕茶1号”,在大力推广以“陕茶1号”“紫阳群体种”为主的本地优良茶树品种的基础上,引进“龙井43”“福鼎大白”“中茶108”等适宜种植品种,目前已建成市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园10个,县级茶树良种繁育示范园20个,基本实现产茶县区良种繁育体系全覆盖,着力打造出全省茶树良种繁育优势集中区。同时,依据资源禀赋、生态条件和产业基础,不断优化茶叶生产区域布局,形成了以紫阳、平利、汉滨等优势产区为核心,辐射带动岚皋、白河、汉阴等县的茶产业发展格局,紫阳县和平利县曾连续两年入选“年度茶业百强县”。
在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的产业规划中,茶树也成了老百姓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在市委、市政府的主导下,全市茶叶主产区以经营主体“十百千万”培育和产业扶贫“千村千园”建设为抓手,强化专业村镇建设,不断加大龙头企业、合作社培育力度,建立了茶企与强村大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大力推进茶产业联合体建设,由点及面带动茶产业提质发展。
目前,我市茶叶生产企业总数达到621家。其中,创建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84家,市级规模统计企业92家,SC认证企业179家。同时,鼓励支持龙头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及专业大户联合发展,培育构建现代茶产业经营体系,全市有108个镇办发展茶产业,创建各级茶产业联合体16家,申报认定省级产业联合体6家,全产业链从业人数突破40万人,带动茶农户均增收2650余元。茶叶,真正成了助农稳定增收的“金叶子”。 科技制胜变道超车:安康硒茶走向风口。
产量大范围增加的同时,安康富硒茶的科技含量不断提高。目前全市大面积新增的茶园中,主要栽种的“陕茶1号”,就是倾注了科研人员无数心血与智慧的优良茶种。
时间拉回到1992年,彼时已对茶叶颇有研究的科技工作者王衍成开始了漫长的茶树良种选育工作,在安康大大小小的山丘,到处都留下他的足迹。为了找到适合培育无性系良种的茶树母株,无论风霜寒暑,他都不忘走进大山,在无人问津的山谷,爬坡过坎,记录下每一株老茶树的位置,周而复始的选种培育。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日复一日的探索中,老家茶园里的一棵老茶树让他看到了希望。
在汉滨区双龙镇龙泉村,目之所及的地方到处都栽上了“陕茶1号”,它们都是那棵老茶树的子子孙孙。如今大面积高产、优产的背后,是王衍成几十年如一日孜孜不倦的研究追索。2013年,王衍成繁育的茶苗开始产茶,为了“陕茶1号”能够顺利推广,他研发了一系列实用技术。首创短穗黑色地膜打孔扦插繁育技术,发明的“扦插打眼器”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证书》,彻底解决了北部茶区种苗繁育的技术难题,为我国茶苗标准化生产创造了技术条件,年繁育种苗突破1亿株。
这些技术的全面应用,使得新建茶园成活率比过去提高30%,投产期由过去的3年提前到2年,促进了“陕茶1号”在汉滨区快速扩展,大幅度提高了产业扶贫的效果。由于具有产量高、上市早等特点,“陕茶1号”成为众多茶农偏爱的心头好,在全市所有新建的茶园中,“陕茶一号”都是当之无愧的明星角色,以茁壮成长的身姿反哺这片土地,使安康富硒茶的品牌效应和经济效益得到了双向提升。
而在以“陕茶1号”为代表的茶叶品类中,全市茶产品的类别日趋丰富、结构不断优化、附加值持续提升,已形成绿茶、红茶、黑茶、白茶、黄茶多点开花,茶饮料、茶食品、茶化妆品等产销两旺的良好局面。
千年茶韵耀秦巴:安康硒茶佳天下
让两位院士相继点赞的秦汉古茶,则是安康茶走向品质茶的又一大突破。2009年,福建人陈振华因为看中了安康茶的富硒品质,便千里迢迢来到平利县试制红茶,并于2010年成立陕西原生富硒工夫茶业有限公司,采用平利县境内富硒原生态茶鲜叶为原料,研制成“金陕红”富硒工夫红茶。2016年,已对茶叶炮制颇有研究的陈振华在汉景帝阳陵博物院,见到了被吉尼斯世界纪录认证的距今2150年前世界上最古老的茶叶。
敏锐意识到汉阳陵茶叶重要价值的陈振华,自此开始积极推动和参与古茶的研究。2017年,由市政府组织汉阳陵博物院、平利县政府和民营茶饮企业共同成立安康秦汉古茶发展股份有限公司,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的科技支撑下,研发生产出了秦汉古茶系列产品。一杯脱胎于历史深处的秦汉古茶,带着富硒茶芽的一脉馨香,从安康飘向了全国各地,对弘扬安康茶文化、发展茶产业、夯实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文化茶、科技茶、生态茶、富硒茶等诸多元素的加持,最终让安康茶进阶为品牌茶,赢得了越来越多人的青睐。茶产业蓬勃发展的背后,也为安康旅游业带来了新的机遇。随着茶旅、农旅的深度融合,茶香环绕的农业园区,成为不少游客争相打卡游览的生态旅游目的地,汉滨环瀛湖茶产业带、紫阳山地茶园观光带、平利长安生态观光茶园已基本建成,全市15座茶园被评为美丽茶园,紫阳、平利两条茶旅线路被评定为国家级茶旅精品线路,茶园已成为全域旅游的重要节点和基本底色。
作为陕西省唯一入选百强地理标志的茶叶品牌,安康富硒茶连续两年位列中国茶叶区域公用品牌价值排行榜第20位、陕西第1位,并获评“最具品牌经营力”茶叶区域公用品牌,入选《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品和能工巧匠目录》和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品牌价值达到35.16亿元。
春去秋来又一年,市委、市政府新出台的《加快推进安康富硒茶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决定》,让这片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有了更多为安康富硒茶点赞喝彩的声响,这条让生态更美、产业更兴、百姓更富、品牌更响的“富硒茶道”上,更多“不负青山不负人”的绿色华章将被书写,引领生态经济发展的振兴蓝图也越描越精、越绘越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