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春四月,草木繁盛、万物竞发。在地处秦巴山区的陕南安康,一场与安康富硒茶相约的盛会再次来临。
作为陕西省首个、全国第九个国家登记品种“陕茶1号”育种者,当地老茶人王衍成欣喜地告诉笔者,通过近年加力绿色食品生产各环节,企业产品品质和品牌得到极大提升,最近两年春茶上市后,高档名优茶迅速销售一空。
这是陕南茶乡与春天的约会,更是安康优质农产品走向大市场的缩影。自绿色食品事业发展,尤其近年以来,安康市按照“稳存量、优结构、增总量”要求,聚焦农产品检验监测、“两品一标”认证、争创全国全程控试点市“三大重点”,按照政府主导、部门主推、企业主体原则,全力打造陕南安康“绿色农业牌”。
政府主导:绿色食品认证成产业发展“风向标”
春耕时节,在紫阳县洄水镇茶稻村科宏茶业公司生产基地,公司负责人刘理科指导着工人开展茶园锄草、浇灌,确保今年茶叶增产增收。自公司紫阳毛尖、紫阳红茶获得绿色食品认证以来,核准的3吨紫阳毛尖和1吨紫阳红茶让刘理科看到了品牌的价值所在。
“多亏了市县农业部门在推广绿色食品认证中给予我们的指导支持,以前不知道这个认证的好处,通过近几年出外参加各种展会才发现,越是外地人越重视这个认证,通过政府支持和自身努力,现在我们的产品也有了绿色食品认证,产品溢价达到20%以上。”刘理科的切身感受,采访中也得到了众多安康绿色食品认证企业的一致认同。
自2018年以来,安康市从零起步,市委、市政府加力推进,《政府工作报告》将其作为重点,农产品“两品一标”也被纳入市对县目标责任考核。结合主导产业建设抓认证、结合标准规范推行抓认证、结合农品安全抓认证,安康市稳步扩大绿色食品认证总量,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断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满足着公众对营养健康农产品的消费需求。
作为“陕茶1号”选育单位,安康市汉水韵茶业有限公司2018年申报了“绿色食品——陕茶1号绿茶”,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审核,认定“陕茶1号绿茶”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并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2019年2月27日颁发《绿色食品证书》。该公司成为全市茶叶企业中获得绿色食品认证的第一家。
三年多时间,安康绿色食品产业经强力引导推动、上下联动,逐步形成了一个基地建设、投入品推广、产品开发、市场营销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并取得长足发展,绿色食品规模总量逐年攀升,品牌影响范围逐步扩大。据安康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中心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全市全年有29家农业企业申报绿色食品认证,其中有42个产品通过绿色食品现场检查,当年新增绿色食品32个,比2020年22个增长近140%,全市目前共有绿色食品产品达65个。
部门主推:联动协同助推产业“熠熠生辉”
2020年9月,在安康市委、市政府主导下,市农业农村局、财政局、林业局、富硒产业办、供销社、市场监管局联合印发了《安康市五大特色产业“两品一标”五优十佳工程实施方案(2020—2024年)》。半年后,为夯实全市乡村振兴基础,安康市制定《安康市农业五大富硒特色产业五年提升行动计划(2021-2025)》,通过部门协力主推,力促安康特色产业内在品质和外在形象“熠熠生辉”。
风险监测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听诊器”。安康市制定实施了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相关方案,加大随机抽检力度,增加产地、“三前”环节、禁用药物抽检比例,提高监测时效性、准确性、真实性。2022年以来,严格落实农产品质量安全定量监测1.5批次/千人目标任务,突出韭菜、豇豆、牛肉等主要“菜篮子”监测任务,并将稻谷产品纳入市级监测项目。
在农产品质量检测能力提升上,按照要求规范实验室运行程序及岗位分工,加强全员培训、完善设备设施、建立管理体系、开展计量鉴定。2021年先后取得省市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构考核合格证书、检验检测机构资质认定证书,当年10月顺利通过全省检验检测机构监督抽查。实验室“双认证”的顺利通过,标志着市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试验室从此可独立、合法开展农产品定量检测,为确保全市食用农产品消费安全提供了强力技术支撑。
在助力五大产业建设,培育区域公用品牌上,市级农产品地标实现零的突破。“安康猪”、“安康钱鱼”、“安康花鲢”于2021年6月获农业农村部地理标志登记保护。“安康魔芋”、“安康核桃”已通过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专家评审。“安康富硒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申报资料正待专家评审。截至2021年底,全市共有地标农产品18个。同时,“安康猪肉”、“安康富硒茶”、“安康魔芋”、“安康核桃”、“安康花鲢”、“安康猕猴桃”也被正式纳入“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截至2021年底,全市拥有全国名特优特新农产品19个。
企业主体:打造安康“绿色农业牌”
“前些年痴迷有机农产品认证,当然也是对我们产品品质心有底气,但对企业来说投入较大,最后通过调研,还是觉得绿色食品认证更适合我们当下产品品质提升和品牌塑造!”王衍成如是说。
竭力让消费者买到放心安全农产品,也是安康天瑞塬公司的不懈追求。“目前我们有4个产品已取得绿色食品认证,分别是辣椒、番茄、茄子、黄瓜。我们也是全市首家蔬菜类绿色食品企业。”在公司忠诚蔬菜种植园,负责人刘瑞红自豪地说。
实践经验基础上,该公司制定了辣椒、番茄、茄子、黄瓜4个绿色食品种植技术规程,成立绿色食品生产管理工作小组,设立标准化种植观测点,为后续编制生产手册做好准备。同时坚持外向化拓展,加快产品精深加工和开发步伐。目前,公司这4种产品经净菜加工包装成蔬菜礼盒出售,2021年投入市场销售2万多箱,获得了较好经济效益,市场反馈良好。
“我们现在的产品供不应求,黄花菜远销至东南亚、北美等十几个国家,并在原有客户基础上,不断开拓新市场,出口额逐年增加。目前公司年产值达1亿元,年出口创汇800万美元。”位于安康市石泉省级经开区的安康正兴有机绿色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金兰告诉我们。
据了解,近年来该公司已累计扶持发展安康四县一区黄花菜种植基地近3万亩,带动种植户8000余户,脱贫户2000余户,亩产收益达8000元以上,累计带动就业500余人次。也正因“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绿色食品”等认证的不断推动加持,尤其通过的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为安康农产品走出国门打下基础。
2021年末,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印发《绿色食品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纲要(2021-2025年)》,对于近年来绿色食品产业渐成井喷之势的安康而言,无疑是一项重大利好。今年2月,安康市政府办印发《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试点市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培育一批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农产品、特质农品、绿色食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为安康加力打造“绿色农业牌”注入了内生动力,也催动着更多的“刘理科们”跃跃欲试,在安康乡村振兴中大展拳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