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全市农业农村部门以等不得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停不得的使命感,聚焦“稳粮扩豆、培强产业、做精融合、绿色发展”等重点工作,加快乡村产业建设步伐,按下乡村产业振兴快进键,促进农户持续稳定增收。
抓实“三夏”“三秋”,守护粮食安全。牢牢盯住“三夏”“三秋”重要农事活动,锚定粮油作物耕、种、收,扭住日常管护、防护,优化政策支持,强化服务保障,压实工作责任,严格督导考核,抓实抓细粮油生产每个环节,确保全市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333万亩以上、产量77万吨以上;完成大豆种植面积46万亩,其中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16万亩。
突出优势特色,壮大富民产业。围绕秦巴肉业、茶叶、魔芋、生态渔业、蚕桑等优势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以产业“链长制”为抓手,在品种、品质、品牌和标准化生产上下功夫,不断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融通供应链,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全年生猪出栏190万头;新建茶园2万亩,巩固建设市级良种繁育示范园10个;新增魔芋面积10万亩,认定市级种芋繁育示范园20个;新增稻渔综合种养示范面积6000亩,水产品产量稳定在4万吨以上;新建密植桑园4000亩,年产茧量5500吨。
促进融合发展,增强聚合反应。积极推进产业融合载体建设,大力支持平利县建设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白河县宋家镇建设国家农业产业强镇,争创汉阴县、石泉县2022年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确保建成一批乡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强化农业经营主体建设,培育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家、省级10家、市级20家,培育市级以上示范农民专业合作社20家、示范家庭农场20个,形成以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为主的多元融合主体;跨界配置农业和现代产业要素,推进农业与文化、旅游、教育等产业融合,全年打造20个以上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村,形成“农业+”多类型融合发展业态。
坚持绿色兴农,培植增长动能。践行“两山”论,推进绿色兴农质量兴农,扎实开展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受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达92%以上,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90%以上,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到90%以上,化肥农药施用量零增长;全面启动全国名特优新高品质(富硒)农产品质量控制试点市工作,构建以“双覆盖”管理为核心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安康模式”,农产品抽检合格率达97%以上;新认证“两品一标”农产品30个,新增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8个、特质农品10个,不断增强乡村产业持续增长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