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安康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消薄”攻坚行动作为稳定农村经济的重要举措,作为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重要任务,有的放矢制定“消薄”策略,“三资”管理愈加规范,运行机制日趋健全,扎实做到“三点发力”,不断推动村集体经济提质增效。
以数字化平台为“着力点”运转“指挥部”
今年以来,安康市深化产权制度改革,以农村综合产权管理平台为基础,在全市开展消除集体经济收益5万元以下的薄弱村攻坚行动,全面摸清集体资产,规范管理农村财务,精准识别“薄弱村”,借助农村综合产权管理平台对2021年底765个“薄弱村”的地域空间、成员身份、资产概况、收入结构、土地、股权信息、合同信息等数据信息的可视化展示,帮助村集体理清发展思路,制定“消薄”策略,开展结对帮扶。截至8月底,全市实现农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1.22亿元,其中经营收入4770.99万元,发包及上交收入310.04万元,投资收益5642.86万元,其他收入1504.93万元。全市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有747个,占比41.92%。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5万元以上的有692个,占总村数的38.8%。截至目前“消薄”攻坚行动取得了阶段性的进展,白河县探索的“一个中心、两方指导、三层圈子”财政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充分发挥了财政扶持资金作用;汉滨区、镇坪县已逐镇逐村对“消薄”工作制定了计划,运行“消薄”村兜底制度,保障村级集体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截至8月底,汉阴县142个村集体经济收益全部突破5万元。
以重点整治为“突破点”铸造“助推器”
安康以问题为导向,坚持精准监督。为强化农村集体“三资”监管,针对农村集体“三资”管理中还存在收入未入账、债权债务管理混乱,农村集体经济合同存在发包程序不规范、口头发包、低价发包、承包期过长、拖欠承包费等侵吞集体资产等突出问题,联合14个单位下发了《关于开展农村集体“三资”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整治的通知》,严格在“安康市农村产权综合管理平台”对今年集体收益情况进行全面核算,使各村集体经济组织账实相符;同时,持续推进“村财镇管”制度,全面推行“银农直连”,运用数字化平台、信息化手段推动农村财务精准化管理,为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撑。在“三资”管理平台中增设了经营类扶贫资产、公益类扶贫固定资产、到户类扶贫资金三个科目,明确了资金和资产来源、投入主体、股权或债权、固定收益比例等,使得全市脱贫攻坚期间扶贫资产清楚明晰、一目了然。2021年底清查核实全市1782个村集体经济组织集体账面资产224.73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45.39亿元,资源性资产2637万亩。目前共计录入资产管理系统资产卡片32468个,资产总额70.74亿元,资产录入率31.47%,系统共录入合同2147份,清查问题合同237份,收回资源性资产84亩,收回集体资金13万元。
以项目资金为“结合点”布局“孵化器”
2019年以来,我市累计实施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示范村项目361个,累计下达扶持资金18050万元。通过中央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项目的实施,村集体新增投资经营收益3156万元,受益人口2.1万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2021年底,集体资产总额224.73亿元,较2019年增长3倍,经营性资产45.39亿元,较2019年增长3.6倍,实现集体经济收益1.6亿元,较2019年增长2.4倍,村均收益8.9万元,较2019年增长2.3倍。安康市真正把党的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将组织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将组织活力转化为发展活力。
下一步,我市将指导各县(市、区)进一步强化组织领导,对标对表,突出问题导向,夯实责任措施,精准分类施策,逐村制定“消薄”方案,加大培训指导和督查考核力度,持续提升“三资”管理平台使用率。在认识上再提高、工作上再加强、投入上再加大,合力攻坚,促进农村集体经济不断发展壮大,确保全面完成省市下达“消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