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三农论坛 > 正文内容

宁陕魔芋产业关键技术问题的调查与探讨

发布时间:2023年03月17日14时43分作者:李建国 黄剑波 田仕荷来源:宁陕县农业农村和水利局

宁陕县魔芋产业经过短短几年发展,面积近4万亩,产量达到3万多吨,从过去抓点示范,到现在遍地开花,魔芋产业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营销体系、产业体系基本形成,已成为全县覆盖面广的助农增收特色优势产业,正在逐步成长为该县农业主要产业。但是产业的发展,技术是关键因素之一,技术实施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农民的收入和效益,关系到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关系到产业的持续发展。为此,近两年来我们就生产中存在的主要技术问题和关键技术实施情况做了一些调研,基本形成了技术体系。
    一、存在技术问题
    1.种植不规范。宁陕县地处秦岭中段南麓,全县总面积3678平方公里,林地面积498万亩,森林覆盖率达90.2%,农民人均林地达50余亩。地势北高南低,最高海拔2965米,最低海拔540 米,属秦岭中高山地带,山峦互相遮挡,有树木遮阴,湿度较高的倾斜背风地多,土壤疏松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半阴半阳的山地较多,适宜于魔芋生长。但是,魔芋栽培中仍然存在品种不纯,地方混杂群体种性不好,品质不优退化严重,而优质丰质、抗病的优良种较少,从外地调运的芋种质量参差不齐;魔芋林下种植规模小,生产栽培技术不规范,管理粗放,开沟排水不畅,有机肥施用量少,施肥不规范,导致魔芋产量低而不稳等问题。
    2.魔芋病虫害严重。魔芋病虫很多,有魔芋软腐病、白绢病、叶枯病、根腐病、炭疽病、豆天蛾、甘薯天蛾、斜纹夜蛾等,主要是魔芋软腐病,软腐病对魔芋生产威胁最大,导致魔芋大面积生产失败的主要原因是魔芋易感软腐病,该病是细菌性病害,既是土传病害又可种芋带菌,属世界性难题,一般发病后难以防治。据调查:大田种植一般发病率10%左右,重的田块50%,甚至绝收。
    3.储藏环节损失大。魔芋种植需种量大,种子价格高,是生产成本的大头,为了保证次年生产用种,就要进行大量的种芋储藏,而安全储藏,尽量减少损失,就显得十分重要。但采挖时机掌握不准,好芋病芋不分,对储藏重视不够,方法不当,损失量大的问题普遍存在。调查显示一般损失在10%以上,甚至更多。
    二、科学规划布局
    按照产业发展规律和适宜种植区域,合理利用适宜发展区域进行统一规划布局。宁陕县城关镇、梅子镇、江口镇、太山庙和龙王等镇,海拔700-1300m区域面积大,半阴半阳的山地较多,而且林地面积很大,适宜大规模发展魔芋。可以采用三种模式,一是魔芋、玉米套种规范化。秦岭中山地带,土地背风向阳,土壤疏松肥沃,富含有机质,魔芋种植时间长,适宜魔芋、玉米套种;二是林下栽培规模化。宁陕县林多地势好,是发展林下魔芋种植的先天优势,因此要充分利用498万亩林下资源,大力发展林下种植魔芋栽培模式。按照魔芋的生长发育特性,采取从林中来,到林中去的“原生态种植”,可达到健身栽培健康生长的目的并且林下繁殖的种芋质量好,降低成本且不占用粮地,挖大留小,年年有魔芋。如江口镇江河、高桥两村万亩核桃林就可发展万亩魔芋。主攻林下种植,探索实践“林芋蜂”、“核芋”等林下种植模式,构建林上、林中、林下立体式循环种植,既能扬长避短、发挥资源优势,又能规避“两病”,节本增效,实现林下魔芋一次投入,多年受益。三是发展路边、坎边、房前屋后魔芋特色化。户户有魔芋,家家收千元,达到充分利用资源,农民有产业增收的效果。这三种模式既不与种粮争地,解决了重茬问题,减轻病害发生,又达到了种芋自繁自育,解决了种芋问题,降低了种植成本,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生态循环发展。
    三、落实技术措施
    1.种好魔芋。应选择海拔700-1300m,水肥条件好,土地条件深厚肥沃、疏松且pH值6.5-7.5之间的微酸性沙质土壤,以半阳半山地区、前茬非魔芋的地块最为适宜。林下种植优选刺槐、核桃等高大乔木的林下地块。选地要及早腾地、翻地,深度30 cm左右为宜,促进带菌病残体的腐烂分解,冬前深耕冻伐,起到杀菌灭虫作用;春季播种前先进行土壤消杀处理,每亩使用生石灰50-75 kg,拌土均匀撒施,也可用五氟硝基苯,多元消毒粉等 进行土壤消毒,降低田间病菌数量;土壤整碎整松,修正田梗,开沟起垄做畦,垄宽1-1.2 m,高30-50 cm,沟宽20-30 cm。秦巴山区魔芋间作玉米阴蔽度55-60%,不得高于75%,魔芋不宜连作,不宜与十字花科、茄科、等块根茎作物接茬,据实验,同一地块种植1年病株率3%,2年14.4%,3年21.2%,4年34.1%,因此,建议3年就要轮作倒茬。
    2.种子处理。据调查,进行种芋处理的田块,魔芋软腐病减轻19.5-66.3%。播种前选种,将烂种、带病种挑出,待种芋种在阳光下摊晒2-3天,以杀死种芋表面细菌,促进种芋养分转化,加速出苗,提高发芽率和出苗整齐度。如有种芋受伤伤口,用草木灰或生石灰粉涂敷伤口,防止细菌传染,以促进伤口愈合。也可用魔芋寡糖(果胶寡糖)+香豆酸+ETC微生物制剂或70%甲基硫菌灵100倍+香豆酸50mm喷雾,晾干后播种。
    3.精准施肥。对魔芋栽培影响最大的是氮、磷、钾、钙、镁五种元素,氮、磷、钾是必须的,微量元素中锌、镁、铁、锰易产生缺乏症。施肥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相结合,以有机肥为主(忌施鸡粪);氮、磷、钾肥相结合,以钾肥为主;底肥与追肥相结合,以底肥为主。底肥80%左右,一般施用量为每亩农家肥1500-2000 kg,魔芋专用肥50-75 kg,或硫酸钾15-20 kg、尿素10-15kg、过磷酸钙 25-30 kg;追肥要看苗施肥,弱苗早追肥,中等苗少追肥,壮苗不追肥,展叶肥:待种苗出苗80%以上,应追第一次肥,每亩用腐熟人粪尿1500kg左右,提苗,促光合,早换头。彭大肥:在块茎膨大期(8-9月)再追一次速效肥,每亩用硫酸钾10-15 kg或复混肥20-30 kg,于下雨前均匀撒施,延缓叶片衰老、加快彭大、推迟倒苗。叶面喷施:在魔芋膨大期结合病虫害防治每亩用0、3-0、5kg磷酸二氢钾叶面喷施。同时注意至魔芋植株倒苗前,禁止化学除草,视苗情,墒情科学浇水,适时遮阴。
    4.防控病害。魔芋病害特别是软腐病是当前魔芋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因素,具有发病早、危害重、防治难的特点。魔芋生长适宜温度22-28℃,高于35℃生长受阻,低于15℃停止生长,而软腐病的感染最适温度25-35℃,在10-43℃范围内均可发病,覆盖了魔芋生长全程;另外,种子带菌、土壤中带菌病残体、PH值低于6的土壤、多雨高湿,排水不畅,土壤含水量大于80%、连作、遮阴不当等等条件都可导致感染发病。当地主栽品种花魔芋,从出苗即可感染,7月下旬进入发病盛期,8月下旬达到高峰期,9月上旬病情基本稳定(随海拔升高,气温降低,发病盛期相应推迟);软腐病的防控要从改善农田生态系统整体环境考虑,从栽培管理全过程入手,采取农业措施、生态措施、生物措施、物理措施,化学措施,预防为主,综合防治。
    落实好选地、种子、种植、施肥、管理等环节的工作,做到健身栽培,减轻病害危害。特别强调开沟排水,不渍水,因为魔芋喜阳怕强光,喜温怕高温,喜湿怕水渍和干旱。
    发现病株,及时拔出,消灭发病中心,并用生石灰消毒,避免扩大感染。
    药剂防治:因软腐病系多种细菌致病,所以,使用单一药剂很难起到好的防效,近年,市农技中心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联合开展了魔芋种芋药剂处理防病试验和魔芋软腐病防治生产示范。试验结果表明,噻霉酮(细刹,华特公司提供)50倍种面喷雾、70%甲基硫菌灵100倍种面喷雾和5%魔芋寡糖1000倍种面喷雾+ETS微生物制剂(北京地理所)每亩120kg随播种沟(穴)施入,与对照和其它处理相比,具有较好防治效果。用噻霉酮、甲基硫菌灵、太腐净、魔芋灵、可杀德、杀毒矾等多种药剂配合或交叉使用比单一用药效果更好。
    5.安全储藏。魔芋种芋安全越冬储藏与适时采挖、以及储藏环境的温度、湿度和通气状况密切相关。要在倒苗7天后抢晴天收获,切忌雨天采挖。储藏前对种芋进行预处理,即:风干或晒干,表面干燥后在15-20℃条件下进一步风干,重量减少15%左右即可;尽可能进行种芋消毒:64%杀毒矾200倍液或50%甲基硫菌灵200倍液或噻霉酮50倍液均匀喷雾再晾晒1-3天。储藏温、湿度:魔芋储藏最佳温度8-10℃,最高不得高于20℃、最低不得低于5℃;最佳湿度70%-80%,高温高湿(30℃,90%)软腐病特别容易发生发展。储藏方法:室内竹笆楼堆放烟熏法,5层烟熏杀毒;木板楼堆放法,3-5层稻壳隔层,上盖玉米秆;架藏法;地面堆放法,温度不低于5℃,湿度不高于70%,应药剂处理后堆放。种芋储藏期4个月以上,应经常检查,发现烂种或带病种芋要及时清除,防止扩散感染。魔芋大田越冬要芽眼盖土,防止雨水侵蚀,采取起垄盖土(800m以下)、秸秆覆盖(800-950m)、覆盖地膜(950m以上)等措施提高地温,防止冻害。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