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人居环境整治百日攻坚行动,石泉乡村大地处处涌现环境整治的热潮,一幅优美、幸福的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徐徐展开。在喜河镇档山村委会移民安置点,村道干净整洁、白墙黑瓦错落有致,乡村民居在秋日暖阳的包裹下刷新游客眼球,让人驻足停留欣赏秋日乡村田园风光的同时移步换景留恋汉江磅礴美景,鹅卵石拼凑成的景观步道与层林尽染的斑斓景致交相辉映。公厕、路灯、健身广场设施齐全,该驻村工作队队员王平安看着村里村外老百姓家庭院内外的可喜变化,也显得更加欣慰。喜河镇档山村的人居环境整治冬季攻坚行动是石泉县助推生态振兴的一个小小缩影。
打好环境整治牌,让乡村环境美起来
“茅坑连猪圈,蚊子嗡嗡转”曾经是石泉农村厕所最真实的写照,喜河镇大雁村五组78岁的杨继友老人就是在这样的生活场景中渡过了自己的童年、青年、壮年时代。今年他家刚改造完成的“三格式化粪池+抽水马桶”使卫生间干净整洁,虽然刚改成的马桶座便偶尔有些不适应,但杨继友却认为,上岁数的人还是更适合座便,不仅干净而且方便。老杨的儿、孙在外务工,特别是孙子、孙媳妇每次回家都会遇到“茅坑”的尴尬。年轻人常劝父辈们把厕所换成城里那种“座便”。虽然向往,但农村条件有限,所以像老杨孙子口中说的城里的“厕所”只能停留在愿望中。随着今年全村厕所统一改造的春风,杨继友也迎来了全家四世同堂的俏夕阳,看着儿孙嬉笑满堂,老杨靠躺椅、摇蒲扇,回忆当年茅厕尴尬,在捧腹之忆中回味无穷。历史性的突破,跨时代的革命,县农业农村局通过号召全县家家户户统一使用更洁净的冲水蹲便器、坐便器,在每户院外布置三格式化粪池,通过三级过滤,真正达到粪污水的无害化处理,不断提升群众的生活品质。
打好产业转型牌,让农民腰包鼓起来
霜降过后,走进城关镇新联村村委会,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该村七彩花生丰收的忙碌场景。蒋永林作为县农业农村局外聘技术专家,正在村委会旁边与群众一起清洗、挑选着颗粒饱满、品质良好的七彩花生,准备销往市场。“花生丰收后,又可以种植周期短、见效快、收益高的羊肚菌。”蒋永林信心满满的说到。一座座大棚整齐划一,通过土地流转发展的设施大棚欣欣向荣,十几名工人分工协作,搭棚、翻耕、覆膜......为羊肚菌种植做足前期准备工作。七彩花生和羊肚菌,让该村群众收获希望“鼓腰包”,成为了在奔“钱程”的康庄大道上一道靓丽的“丰景”。
新联村摆脱交通不便劣势,坚持乡情村情与自然资源禀赋结合,不断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推动产业发展壮大,积极探索村集体经济多元发展新路子,抓好了特色绿色产业发展,发展茶叶400亩,林下魔芋2000亩,林下中药材50余亩,七彩花生50亩,精准带领群众踏上增收兴业的致富路。
打好绿色发展牌,让产品价值提起来
在池河镇秸秆综合利用试验田,收割机正在田间加紧作业。秸秆打包、田间残余物处理等程序一次性完成。“秸秆打捆后送至处理场地,通过机械化工艺制作成有机肥料,从而实现离田资源化利用。加工而成的有机肥可以直接用于销售,实现秸秆间接‘还田’,起到改善土壤品质的目的,种植出绿色生态安全的农产品。”这是县农业技术推广站高级农艺师刘大彦利用新媒体在镜头面前为全县广大农民群众讲解秸秆综合利用技术要点的场景。
近年来,石泉县一直坚持减量增效、回收利用、品牌创建等措施,通过发展富硒农业、设施农业等绿色生态农业,走出一条种养结合、农牧循环、就近消纳、综合利用的绿色道路,将绿色技术贯穿于农业发展的始终,在大力推行绿色农产品追溯机制,新型经营主体培育、绿色农产品品牌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机制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效,走上了高质高效发展的“快车道”。
县农业综合执法大队南家寨介绍到:“通过培育,目前我县有15个农产品认定为绿色食品A级产品,石泉黑猪获有机食品认证,3个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提升农产品档次和附加值。今年又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中心双认证工作,全力倾心打造市场认可、消费者放心的绿色优质农产品,将生态价值有效的转化为经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