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石泉:“三标四走五结合”打造农村人居环境“升级版”

发布时间:2024年04月15日09时04分作者:陈杰 张欢欢来源: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近年来,石泉县以“美丽生态、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丽形象、美好生活”五美乡村建设,加快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深入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抓手,坚持美村与富村并进、塑形和铸魂并重,按照“三标四走五结合”工作法,持续擦亮生态宜居和美乡村底色,打造农村人居环境“升级版”,绘就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新画卷。先后获得全国“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村庄清洁行动先进县、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示范县、全域旅游示范县、“两山”实践创新基地等国家级荣誉。

    运用“三标”构建体系强推动

    对标浙江争一流。组织县镇党政主要领导深入浙江实地学习,借鉴学习考察“千万工程”经验启示,将浙江整治人居环境理念、方法和路径转化为推动人居环境整治的工作动力,各镇突出乡土特点和镇村区域特色,因地制宜找准切入点和突破口,注重实用、就地取材,建设独具石泉特色的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各镇在加快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中争做标杆、打造示范。制定标准抓落实。全县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清、拆、改、建、管”制定人居环境整治参考标准,结合本地乡村风貌制定农房改造提升图集,多规合一编制村庄规划,引导镇村按照标准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千万工程”示范村建设,坚持不搞大拆大建形象工程,按照“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发展理念实施乡村建设,保持村庄基因肌理,留住乡风乡韵乡愁。统一标准严考核。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示范村创建”和重点整治内容梳理制定考核标准,将考核指标纳入各镇、各部门年度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内容,实行单项年度考核,制定年度实施方案,明确责任目标任务,细化年度考核指标,实行常态督查、季度观摩评比、适时通报问效,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倒逼镇村和职能部门将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任务落实落细。

实现“四走”由表及里提成色

    从点上往面上走。从小事做起、从点上抓起,通过清理卫生死角、整治乱打乱建、打造“五美庭院”、修建“小花园、小菜园”,采取小投入、微工程扮靓村口、院落,逐步形成以点带面、串点成线的人居环境整治示范带,G210、G541两条“五美乡村”示范带逐步成型,饶峰蒲溪、城关双嶂、云雾山高速出口、池河高速出口及316国道沿线“和美乡村”示范带逐步崛起,农村人居环境由点及面得到整体提升。从突击往常态走。从过去的“突击式”环境整治方式,逐步转变成“常态化”整治提升,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大革命”到常态化开展“扫干净、摆整齐、改旱厕、清污淤”行动,各镇村发挥党员带头、志愿服务队、公益性岗位作用,围绕“八清一改一绿化”,以村庄清洁行动为突破口,打破“迎检式”突击环境清理,聘用人居环境整治公益性岗位1400人,包联单位每年为包联村安排不少于2万元环境整治专项资金,形成常态化清理、常态化保洁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格局。从屋外往屋里走。从农户庭院整治抓起,着力打造“庭院美、居室美、绿化美、厨厕美、家风美”五美庭院,让农户美化庭院,利用庭院发展特色种养、苗木花卉、农家乐、民宿和加工小作坊,形成庭院经济的综合效益,向庭院要风景、向空间要效益,努力将庭院打造成安居乐业的致富院。全县打造“五美庭院”示范户3345户,评选县级以上示范户350余户,培育发展乡村工坊和家庭作坊56个、精品民宿38户、农家乐62户,农户纷纷向身边的示范户学习,主动进行庭院打造,规范自己的生活习惯,将自己屋里屋外收拾得干净整洁争当示范户。从身外往心里走。从“事不关己”到“主动作为”,这是近年来石泉县农民群众参与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的真实写照,石泉县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乡村建设为群众而建”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理念,采取政府主推、群众主导、社会参与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模式,赢得了群众的广泛支持。同时发挥村民自治作用,各村制定村规民约、运用积分制管理、红黑榜晾晒、颁发流动红旗、评选五美庭院示范户、村集体收益分红、探索垃圾处理农户适当付费等形式,让群众成为环境整治和村庄建设的主人,激发了群众参与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突出“五结合”融合发展出成效

    与生态环保相结合。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生态环境保护共同发力,严格落实林长制、河湖长制、田长制,持续整治秦岭“五乱”问题,加强天然林资源保护与修复,抓好汉江干支流“十年禁渔”和重点水域禁捕退捕“四清四无”工作,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汉江水质保持国家Ⅱ类标准以上,森林覆盖率达75.8 %,县域生态环境质量考核连续4年位居全省前列、连续10年全市“优秀”,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乡村最靓丽的底色。与产业发展相结合。以乡村产业发展为出发点,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为落脚点,依托富硒预制菜首位产业、生态旅游支柱产业和现代农业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稻渔果菜等有机农业,积极推广“畜沼园”、鱼菜共生和稻虾共育等绿色发展模式,培育休闲观光、田园养生、庭院经济等业态,让产业发展带动环境改善。先后建成农旅融合示范村10个、休闲观光农业园30个,带动了农村人居环境整体提升。与乡村建设相结合。以乡村建设为契机,统筹推进农村道路、供水保障、电网升级、通信覆盖、绿化美化“五大工程”,持续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成色。全县采取“修旧如旧”和“针灸式疗法”,“一户一策”改建提升民居1850户,实施乡村建设项目457个,促进了户户美、村村美、全域美。与党建引领相结合。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作为党政“一把手”工程,纳入各镇各部门年度考核,实行“月调度、季通报、年终验收、积分管理”督考机制,定期开展“三看三比”现场观摩活动,形成了齐抓共管、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与政策支撑相结合。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统筹各类项目资金1.8亿元,实施农村基础设施配套建设,新改建户用卫生厕所6012户、普及率91.8%,清理乱搭乱建、乱堆乱放、残垣断壁等1500余处;探索实施点状供地等方式,盘活农村闲置土地1.6万余亩,优先保障乡村建设用地需求;积极引进培育乡建人才562人、农村实用人才2000余名,“柔性引才”“乡土人才服务站”“归雁经济”经验做法入选全国典型案例。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技术支持:安康市电子政务办公室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