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稳,天下安。2024年,汉阴县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重要论述作为根本遵循,切实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首要政治任务,深入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聚焦“守底线、增动力、促振兴”工作主线,有力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有效促进脱贫群众增收发展,有序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力以赴拼经济、比发展、惠民生,农业农村工作成效显著、亮点纷呈。
一是粮油蔬渔取得新提升。全年粮食种植34.61万亩、总产9.42万吨,油料种植16.68万亩、产量2.8万吨,蔬菜种植15.11万亩、产量24.45万吨,粮油蔬稳步增长。新增桃花鱼养殖1000万尾,澳洲龙虾240万尾,渔业倍增计划稳步推进。汉阴获全国平安渔业示范县、全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全省优质农产品生产重点县。
二是园区建设实现新突破。汉阴现代农业产业园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绩效评估考核并获“优秀”等次,奖励资金1000万元。新申报市级现代农业园区4个、市级航母现代农业园区2个,新培育县级园区11个。积极申报台湾农民创业园,并作为全省唯一县(市、区)参加国家农业农村部线上答辩。
三是和美乡村展现新面貌。率先启动28个“千万工程”示范村、3个“千万工程”示范片区创建工作,城关镇中堰村城郊经济发展获省委书记赵一德、市委书记武文罡肯定,盘龙、太行、三柳入选陕西省美丽宜居示范村,清河村入选陕西省“五美庭院”特色村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暨“千万工程”工作推进会在汉阴召开。
四是试点示范呈现新亮点。《推行“国企带镇村”培强集体经济》和《“三联三共”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新模式》2个案例入选国家2024乡村振兴赋能计划典型案例,汉阴实施“四大行动”践行“千万工程”入选《中国乡村振兴》杂志2024年第19期。《汉阴县“321”工作法塑型铸魂“千万工程”》被《陕农通报》刊发,入选陕西省“千万工程”典型案例,《国企带镇村培强汉阴集体经济》被《安康农村要情》刊发。
五是巩固衔接续写新辉煌。识别监测对象2110户6738人,已消除风险1420户4573人,风险消除率67.9%。持续巩固提升“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水平,带动农户参与产业发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全省“大地流彩——乡村文化振兴在行动”暨“百名艺术家乡村行”活动启动仪式、全省第十届村社发展大会暨全面深化农村改革研讨会在汉阴举行,汉阴2021—2023年连续三年荣获全省巩固衔接考核“优秀”等次。
六是品牌创建迎来新突破。“安康果蜜红茶·起源地汉阴”荣膺第109届美国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金奖”,“汉阴果蜜红茶”成功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陕南秦伯草莓”“凤堰红茶”成功入选全国特质农品。凤堰梯田获农业农村部授牌“中国重要农业文化遗产”,入选第三批中国全球重要农业文化遗产预备名单。
七是项目建设再上新台阶。坚持“项目为王”,狠抓招商引资,省渔业集团、福农科技、水发神农、华锦石润等公司签约的工厂化养鱼、设施蔬菜、高端猕猴桃种植项目落地汉阴,累计投资3亿元。陕西华电汉阴新能源有限公司“升规”成功,京东果蔬加工仓储物流中心项目竣工阶段性试运营。
八是主体培育塑造新动能。潜虾、七叶莲等16家公司被认定为市级重点龙头企业,思源、硒汉等7个联合体被认定为市级农业产业化联合体,汉阴县兴隆佳苑蚕桑专业合作社被认定为国家级合作社入选全国500强。汉阴县蒲溪镇搬迁小区合作社、双乳镇沈四元猕猴桃园被评为“全省猕猴桃高质高效示范园”。
九是富硒产业跃进新能级。新建富硒标准化基地8600亩,新增有机认证6家12个品类,其中嘉木田园茶叶、鑫龙泰桃获“富硒+有机(转换)”认证。建成凤堰茶叶、嘉木田园等4个富硒农业园区,实现富硒食品产业种植养殖规模达20余万亩,培育新鑫米业、铸丰实业等富硒食品链主企业28家,培育规模以上富硒农产品加工企业21家,年生产加工富硒炕炕馍、面条、大米、茶叶、豆制品等农产品20余万吨。
十是改革创新迈出新步伐。实施农村集体经济“壮大培强”行动,全县142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总经营性收益全部达10万元以上,其中经营性收益100万元以上7个、50-100万元24个、10-50万元122个。落实种粮收益,精准发放耕地地力保护补贴资金1458万元,涉及面积19.4万亩,惠及农户5.6万户。落实农机购置补贴资金37.4万元,补贴各类农机具505台套。
2024年,汉阴县农业农村局被县委、县政府表彰为2023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创优贡献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意识形态工作、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工作、发展庭院经济工作、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招商引资工作、高质量项目工作、联校帮扶工作先进(优秀)单位,还被市农业农村局表彰为2023年度全市粮油生产、蚕桑工作、富硒产业发展工作先进(优秀)单位,被县人大、县政协分别表彰为代表建议办理、协商议政工作先进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