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站无障碍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 要闻动态 > 行业动态 > 正文内容

石泉:规划筑基谋长远 机制破题促蝶变

——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实践路径的创新与探索

发布时间:2025年05月08日16时35分作者:刘毅来源:石泉县农业农村局

自2023年入列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名单以来,石泉县坚持顶层设计明方向、改革攻坚破壁垒、靶向施策补短板的发展路径,助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绘就了一幅幅和美乡村新画卷。

顶层设计明方向,多维联动促振兴。一是规划引领,三级创建绘蓝图。着眼联动覆盖,注重统筹整合,建立领导小组牵头抓总、工作专班跟踪推进,县镇村三级书记合力抓示范县创建体系,形成政府主导、区域统筹、多方联动的工作格局。召开专班会议3次,组织“三看三比”现场观摩推进会3次,开展专项督导2次,季度调度4次。二是党建铸魂,组织强基聚合力。以高质量党建引领产业发展,迭代升级“三联”工作机制,形成企业与合作社以及产业户之间利益联结紧密的产业联盟,打造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三是明确目标,细化任务抓落实。制定印发了《石泉县创建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2024年工作方案》和《学习运用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加快建设美好石泉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实施方案》,各镇各部门深入思考、系统谋划,制定时间表、施工图,全力以赴推动目标任务落实、落细、落地。

改革攻坚破壁垒,要素融通激活力。一是产业筑基,多元发展破瓶颈。充分挖掘生态优势和富硒资源禀赋,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提升、特色产业富民的发展路径,聚焦富硒食品预制菜首位产业、生态旅游支柱产业、现代农业特色产业,聚力“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2024年完成产茧3606吨;完成蔬菜种植面积8.52万亩;生猪存栏10.23万头;发展中药材1.4万亩、建设中药材基地8个;茶产量1720吨;新增魔芋面积8020亩、盆栽魔芋3万盆;李子等特色水果种植面积达1.2万亩。二是人才引擎,引育并重添动能。围绕“内育+回引”,走全域育才引才路径,以亲情、乡情、友情为纽带,打好“家乡牌”“感情牌”“亲情牌”,构建人才平台坚实、环境优良的农村实用人才发展环境,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共培育生产经营型人才1578人、创新创业型人才562人、社会服务型人才602人、公共发展型人才1586人、乡村治理型人才175人。三是治理创新,服务下沉暖民心。坚持以书记民情“三本账”制度为统揽,以“五治融合”为支撑,以镇村一体化工作为保障,形成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网格化管理服务体系。

靶向施策补短板,长效发展固根基。一是立足资源,因地制宜破难题。以省市县“千万工程”示范及重点村、乡村振兴示范村为重点,串连一批区位优势、资源禀赋、产业基础好的村,围绕乡村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补短、社会治理效能、善治乡村建设,集中财力支持东部蚕桑农耕文化、南部汉江生态经济、西部秦岭河谷度假、北部森林康养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示范带建设,助推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二是资金撬动,联农带农稳增收。运用村集体经济上联经营主体、下联农户的纽带作用,建立“新型经营主体+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能人大户+千家万户”的产业发展模式,进一步培育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夯实农户稳定收益基础,提高集体经济带动群众增收能力。2024年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益10万元以上的89个村,10万-50万元的41个,50万元以上的20个。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958元,增速7.4%,位列全市第二。三是项目支撑,百花齐放稳根基。锚定建设“产业优先、绿色安全、经营高效”农业强县的目标,围绕产业链改造提升、数字化赋能、品种选育及旅游景区,向24个示范村下达项目41个2766万元,2024年共完成国家乡村振兴示范县创建重点项目39个13.6119亿元。打造培育的1个省级乡村振兴示范镇、6个省级示范村、8个市级和11个县级重点村及4条和美乡村示范带彰显出产业兴、百姓富、环境美的新风貌。

主办单位:安康市农业农村局   网站地图   备案编号:陕ICP备2021007191号-1
网站标识码:6109000029   陕公网安备 61090202000066号   联系电话:(0915)31124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