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各地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冲刺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结合起来,系统谋划、务实推进、狠抓落实,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涌现出一批典型亮点,各项工作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进一步增强。
过去“房前茅草蔸,房后臭水沟”,如今“门前是花园,屋后是茶园”。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坚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以治促改,以改促建,实现了由“脏乱差”到“绿富美”的嬗变,一举成为了“中国十佳最美乡村”。
那么,“中国最美乡村”是如何炼成的呢?
以“景区”标准建新村。平利县城关镇龙头村位于平利县城东南5公里处,全村辖13个村民小组868户3398人,因山水形如游龙而得名。该村立足资源实际,高点起步,超前规划,始终围绕“生态秀美、产业丰美、生活富美、人文恬美、干群和美”的标准化“五美”新村建设,坚持把社区当做景区建,把田园当做公园建,统筹实施观光产业、特色景观、徽派民居、农耕文化、生态环境、服务设施“六大工程”,先后建成了徽派特色建筑群、仿古一条街、秦楚农耕文化园、休闲步道、风雨廊桥、观光茶园以及一批民间手工作坊和乡村客栈等,逐步形成了以“赏农耕文明,游美丽乡村”为主题的“游山、玩水、赏园、品茗”特色休闲乡村格局,先后荣获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全国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国家3A级景区以及2017名村影响力300佳和全省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等荣誉。
以“星级”标准治家园。村美人富,生态宜居,是龙头村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核心目标。一是抓田园秀美。坚持“田园、公园、花园”三园同建,累计建设生态观光茶园2000余亩,走出了一条园在景中,景在园中,园景一体,产村融合的美丽经济发展之路。二是抓环境净美。按照田间种茶、河边植柳、路边栽樟、山坡兴竹的总体布局,大力实施“五个三”工程(即三清、三改、三建、三化、三创),让农村和城市一样绿了起来、亮了起来、美了起来。三是抓庭院和美。积极围绕“一院一景、一户一韵”总体要求,大力开展“美丽庭院”创建,以美丽庭院扮靓美丽乡村,最终形成了驰名全国的“碧水蓝天马头墙,翠竹绿树映山庄”的特色乡村景观。
以“乡贤”标准育乡风。广泛开展“十星”级文明户、五好文明家庭、好婆婆、好媳妇、好邻居、道德模范、“青年创业致富能手”等典型人物评选活动,发动全体村民参与,积极发现身边的“最美”现象和“最美”人物,充分利用村规民约和家风家训的引导教化作用,传承“耕读为本,兴家立业”思想,弘扬乡贤文化,孕育文明乡风。并成立了民俗文化协会,设立了道德讲堂,组建了锣鼓队、秧歌队,经常性开展文娱活动,不断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形成了良好的村风民风,展现出文明和谐的风尚美,先后被命名为全国文明村、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等。
以“最美”标准抓管理。以建设中国最美乡村为目标,以村庄环境综合整治为抓手,全面推进农村环境治理,建立美丽乡村管理长效机制,使村庄环境管理逐步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道路。一是成立村标准化卫生保洁服务队,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做到有章可依;二是配备了标准化垃圾清运车队,做到集中清运,集中处理;三是与村民签订“门前四包责任书”;四是加强宣传教育,让全民自觉参与到“美丽乡村,文明家园”建设中来,村民良好的卫生习惯全面养成。
海棠园村位于宁陕县筒车湾镇西南部,属于秦巴集中连片特困地区贫困村。全村地形以山地为主,森林资源和地表水资源丰富,是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地貌。村域面积32平方公里,现辖8个村民小组,共295户909人。脱贫攻坚以来,中共中央办公厅把宁陕县确立为定点帮扶县,把海棠园村确立为定点帮扶村。在中办等单位的大力帮扶下,海棠园村在高标准打好脱贫攻坚战的同时,也大力做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初步探索出“四三二一”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新路子。
一、聚焦四项重点工作内容
海棠园村将基础设施建设、居住条件改善、垃圾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提升四方面内容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重点工作和靶心问题,集中力量优先在解决这四个问题上发力。
(一)多方协调基础设施项目。目前完成投资2500万元,修通一条10.8公里的通村主路、八个村民小组水泥或砂石通组路,新建8处自来水工程,安全饮水率99%以上,全村生活用电问题全部解决。按照“插花式”安置的思路,在村上建立三处集中安置点,既改善了偏远山区贫困户的住房条件,又有效解决了“搬得出、住得下”的问题。争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实施了以“八改四清四化”(即改房、改厨、改厕、改圈、改院、改路、改水、改生活垃圾和污水无害处理;清垃圾、清杂物、清残垣断壁和危房、清庭院;绿化、美化、亮化、净化)为主要内容的环境综合治理,改造后的房屋院落干净整洁,村民居住条件得到极大优化。充分利用美丽乡村试点村、旅游扶贫试点村等项目,整合项目资金,打造麻阳坝组“海棠驿站”和瓦屋组休闲观光农业园区,实现村貌提升。
(二)建立农村垃圾处理体系。统一为每两户配一个垃圾桶,垃圾清运车定期收集清运出村处理,并定期集中清理公共场所和道路两旁垃圾杂物,保持村容整洁。
二、坚持做到三个有机结合
海棠园村注重从农村工作整体性出发,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放到整村工作中通盘考虑,实现生产生活生态“三统筹”,重点理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与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新民风建设的辩证关系,努力实现各项工作互相促进、有机结合。
(一)注重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围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保护生态设立护林员、为清洁河道设立护河员、为维护道路引导交通设立交通引导员三种公益性岗位(以下简称“三员”)。“三员”的选聘优先考虑本村在册贫困户,既落实了人居环境提升工作,又为贫困户脱贫提供了增收渠道。
(二)注重和产业发展有机结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村上发展的产业均是与生态环境保护要求相一致的“生态友好型”产业,即发展生态水稻种植,全程不用农药化肥;发展中蜂养殖,利用百花酿蜜;发展“秦岭六宝”之一的林麝人工养殖,不破坏生态;发展乡村旅游产业,将生态资源转化为经济收益。通过发展这些生态友好型产业,实现生态宜居和产业兴旺的“双赢”。
(三)注重和新民风建设有机结合。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过程中,海棠园村坚持“硬件”“软件”两手抓、两手硬,在提升外部环境的同时,引导村民移风易俗,树立健康的生活方式和理念。一方面,把“诚、孝、勤、俭、和”等新民风内容张贴上墙、营造氛围;另一方面,在新民风评议中选取不讲卫生的负面典型进行评议,并帮助养成卫生的生活习惯。通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新民风运动有机结合,实现环境改善和乡风文明“双促进”。
三、发挥内外两个主体作用
(一)外部帮扶。海棠园村目前有中央办公厅、陕西省农业厅一村一品办、安康市农业农村局、宁陕县发改局、物价局、粮食局以及筒车湾镇等五级帮扶力量,形成了强有力的外部支持。
(二)内生动力。海棠园村群众有着建设家园、发展致富的强烈渴望和良好传统,在各层级组织的引导和鼓励下形成了充足的内生动力。尤其“小园三干”精神更能集中体现海棠园村的内生动力。小园组在只有二十多户人家几十口人、缺资金、缺技术的情况下不等不靠,自发组织起来分段到户修路,历时两年三个月十七天修通了一条大约5公里的民生路。这种“干部带头干、党员争着干、群众抢着干”的“小园三干”精神,在海棠园村的人居环境整治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村民体现出了很强的自主性和主动性。
在内外两个主体充分发挥作用、团结一致、共同奋斗的基础上,发展出“外帮+内生,内外联动”的工作机制,形成了“外有三帮,内有三干”的强大合力。一是在组织上帮。建强村两委,发挥支部引领作用,提高村组织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中的组织力。二是在思路上帮。帮助谋划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总体思路,协调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等单位高标准规划海棠园人居旅游和农业产业园发展。三是在项目上帮。多方协调争取项目资金,争取到农村综合环境整治、美丽乡村、旅游扶贫试点村等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改善项目。“外三帮”和“内三干”有机结合,形成联动合力,共同推动了海棠园村人居环境整治。
四、实现一个美丽乡村目标
当前处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战略的历史交汇期,海棠园村坚持“一张图谋划,两条腿走路”,既要高标准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又要顺利衔接好乡村振兴战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在两个战略期是一个一以贯之的目标,最终要通过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建立长效机制,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提出的“生态宜居”的目标。在中办等单位的帮扶下,海棠园村将继续推进“外帮+内生”的工作机制和“四三二一”的工作思路,努力建设好美丽宜居海棠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