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业农村工作聚焦打赢农业产业脱贫攻坚战、打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战,加快发展安康生态富硒特色产业,推动农业农村经济高质量快速发展,全市农业农村生产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上半年农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6%,全市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9.7%。
产业脱贫质量不断提升。聚力“两个行动”,突出“四个优化”,夯实“六个精准”,以产业扶贫“春季行动”和“六查六提升行动”为抓手,实现了产业发展、村集体经济组织、技术培训、经营主体、带贫益贫精准覆盖。建成贫困村集体经济组织1023个,新扩建各类新型经营主体2672个,开展各类技术培训175936人,全市992个贫困村都已建成了集体经济组织,覆盖率达到了100%。
特色农业产业快速发展。克服非洲猪瘟防控不利影响,上半年生猪出栏97万头,同比增长2%。茶园面积达96.2万亩,增长1.6万亩,春季干毛茶产值达49.8亿元,增长19.1%。加快“安康魔芋”公用品牌创建,建成市级以上种芋繁育示范园30个,新增魔芋种植面积5万亩,种植面积达45.3万亩。生态渔业预计上半年实现产量2.1万吨,产值6.6亿元。粮油生产持续稳定,夏粮产量23.87万吨,增长2.4%;油料产量11.14万吨,增长2.4%,蔬菜播种48万亩、产量66万吨,产值28亿元,好于上年同期。
人居环境整治全面实施。制定《安康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百村示范千村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净美安康”攻坚战,累计清理农村生活垃圾3万余处1951吨、清理农业生产废弃物2.7万吨。精选100个村开展健康村庄创建,推进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
生产经营体系不断提升。全市省级及以上重点龙头企业42家,销售收入20.1亿元,增长4.26%,茶叶、生猪、魔芋等产业生产加工能力得到大幅提升。积极推荐申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5家,申报省级重点龙头企业30家。上半年培训职业农民2507人,认证1470人。全面实施“千园覆盖、百园提升”工程,今年已发展县级园区148个,全市现代农业园区达1039个;备案市级循环农业园区85个。按照农业旅游文化“三位一体”、生产生活生态同步改善、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的要求,培育发展10个市级生态休闲农业示范园。
兴农强农战略深入实施。紫阳富硒茶、岚皋魔芋、瀛湖枇杷三个新申报地标产品获农业农村部认定;石泉桑蚕茧地标申报材料已通过省市审核并上报农业农村部;石泉黄花菜已通过省级现场核查。闽秦红茶、汉水韵公司陕茶一号绿茶,镇坪马铃薯等8个产品获得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安康魔芋”“安康汉江鱼”区域公用商标注册稳步推进,已有49家企业获得授权。
农业农村改革扎实推进。农村集体资产清产核资全面完成,清产核资1808个村,完成100%,清理资产总额120.82亿元。开展农村集体成员身份界定和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工作,完成成员身份界定1212个村,界定经济组织成员131.27万人,成立集体经济组织1545个。